■记者 徐玉霞 通讯员 夏晓蕾
【新闻印记】2009年4月16日,《嘉兴日报·平湖版》刊发了《我市社区推行“一站式”服务》的报道,记录了我市将社区办公地点集中到了一个大厅,各种服务窗口清晰可见的改革变化。“一站式”服务的推行,既畅通了社区干部与居民的沟通渠道,也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奋进足迹】标有“社会保障”“物业咨询”“党员服务”等不同字眼的6个窗口有序排列,居民在各个窗口前文明排队,工作人员则高效、耐心地为居民办理相关事项……时至今日,时任当湖街道长胜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乐小平,仍清晰记得2009年社区刚开始推行“一站式”服务时的和谐画面。
那时,长胜路社区成为了我市首个推行“一站式”服务的社区。刚一试行,就得到了居民的交口称赞。“长胜路社区是农拆安置集聚社区,居民来社区办理最多的业务就是户口的迁入。”乐小平回忆道,“一站式”的办公方式能让居民一下子找准指定窗口办事。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如何让居民在办事时更深切感受到“家”的贴心?那就是要打破这一柜之隔的距离。“窗口隔着一层厚厚的柜台还有一层玻璃,居民经常要将身子凑近才听得清工作人员在说什么。”乐小平说。再加上2015年长胜路社区与宝塔桥社区合并成了东升社区,社区办公地点不变,但居民人数实打实地增长了,大厅里时不时就会出现居民排长队,但又无处可坐的情况。
居民的需求和意见,是社区服务改进的方向。于是,带着这样的问题,2019年,顺应“最多跑一次”改革,东升社区启动了新一轮居民会客厅的改造提升。社区居委会整体建筑的外观不变,内里却有了变化。本次改造提升不仅将会客厅的服务窗口移到了入口处,使得居民一进门就可以坐下咨询,还用开放式、家常式的受理窗口代替传统式柜台,打破了群众办事的拘束感和距离感,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
服务窗口之变,也带动着社区干部服务理念之变。在社区服务窗口,共设有3个综合服务岗,综合服务居民的所有需求,确保居民的需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居民日常办理事项在会客厅里解决了,其他社区工作者则深入网格,进行网格巡查、开展政策宣传、了解社情民意等。
“小”客厅逐渐发挥出了“大”作用。在这里,不仅服务窗口成功实现“变身”,还增设同心会客厅、党员活动室等区块,等待办理业务的居民可以看书看报、议事咨询,成为居民活动及学习、心灵休憩的多功能空间。另外,社区也会定期召开会议,对居民会客厅的运作和居民的诉求进行讨论。面对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社区都积极解决,用心改进。慢慢地,居民与社区的互动越来越紧密,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大家都说:“在社区办事,有种家的感觉!”
这几年,从推行“一站式”服务到居民会客厅的提升改造,乐小平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如今,他作为东升社区“老法师”工作室的成员,还是在这个“小”客厅,与居民共聚一堂,协助他们解决邻里事家务事,为社区治理提供参考,并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对往期的调解进行商讨总结。
居民会客厅给东升社区带来的变化,用社区居民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个社区工作人员、一名名网格员如同一滴水、一缕光,站在一线为大家贴心服务。近年来,我市按照“先行先试、立标扩面、全域推广”的建设思路,围绕会客厅更有温度、更有人气、更有民心的建设目标,积极主动作为,凝心聚力推进,全市共建成村社区居民会客厅113个,建成率100%。
【延伸阅读】提升民生服务软实力,是我市矢志不渝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我市的社区治理工作从硬件到软件、从服务到机制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了由政府主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深度参与的“五社联动”社区服务体系。如今,村社区已不仅仅是群众办事的场所,而是尽享各类服务的地方,一座座社区服务综合体拔地而起,内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服务场地,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实现了“有事去社区办”到“没事去社区坐坐”的转变。同时,我市通过开展专职社区工作者优育严管行动、启动“微治理人才”培养计划等举措,持续推进社区人才培育。围绕“构建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这一目标,我市将继续在服务载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等方面加强探索实践,推进为民服务阵地提质增效,全力推动村社区服务水平和治理水平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