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雨欣
本报讯 “这里用到的肥料养分有效释放时间达到150天左右,基本能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和肥料的需求,肥料使用的量能够有效降低。”在曹桥街道行知田园里,放眼望去,一片碧绿的水稻郁郁葱葱,农朋友农业技术(嘉兴)有限公司负责人俞华根正在对即将到来的水稻颖花分化做准备。
今年,农朋友公司在曹桥街道承包了一块280亩的水稻田,与普通农田不同的是,这片水稻的种植,运用了一套绿色低碳高效水稻健康管理模式,从水稻前期土地管理、选种到水稻种植进行全流程的管控。
肥料的把控是绿色生态水稻种植的其中一环。这片水稻种植运用了缓控释技术的水稻专用配方缓释肥,养分释放时间延长,帮助水稻更好吸收,同时加入有机材料,施入土壤后可以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为微生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针对水稻种植的不同时期,还能够配比专业肥。前期,公司通过微生物移植与快速降解技术——森井微生物菌群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秸秆还田,稳定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后期化学肥料的使用。
绿色精准施肥管理、生物降解秸秆技术……一系列绿色生态措施让绿色低碳的成效在田间地头显现,使用该模式后,肥料的使用比常规肥亩均减少了5公斤左右、秸秆还田处理30天后近90%的麦秆腐解。“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通过绿色低碳优质高效水稻健康管理模式和菌酶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制,推动水稻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提升稻米产量和品质。”俞华根说。
创新农作物种植管理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正在成为很多农场的选择。在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水稻清洁生产基地内,一项项低碳农业生产技术被运用到了农业发展实践当中。“我们打造一套集农事管理、肥药管控、植保巡检等业务于一体的‘数字稻田’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记录数字化,全过程可追溯。”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外,通过蓄雨薄露灌溉技术,实现水稻田自动灌排、灌溉水层精准控制,有效减少肥药使用量、农田退水排放量。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稻田退水“零直排”模式,对溢流的农田退水通过生态沟渠过滤、植物净化,圩内河道水生动植物修复等环节,降低圩内水体中氮、磷浓度。据悉,截至2023年底,平湖市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面积10.45万亩,经监测排放水样总氮下降28.9%,总磷下降28.8%。此外,积极鼓励农业单元开展生态低碳工作,于2022年开始创建低碳生态农场,目前已成功创建9个低碳生态农场,进一步建好农业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减排固碳的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