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动起来,“燃放”一城激情

■记者 钱澄蓉

今夏,什么最“燃”?体育运动必定有一席之地。

远有刚刚落下帷幕的巴黎奥运会和即将打响的残奥会,近有火热推进的市第十五届运动会,运动的激情和热情在平湖城乡持续释放,大家将观赛激情转变为运动热情,积极投身每一场属于自己的“赛事”。如今,在平湖的各个体育场馆,各项运动竞相上演,大家在挥洒汗水中感受运动的酣畅淋漓;在街头巷尾,运动之风亦尽情吹拂,路边骑行的队伍、绿道边散步的人群、广场上动感的舞步,均是平湖夏夜的道道靓丽风景线,每个人都在“暴汗”中感受跑起来、动起来的满足。

体育运动的风潮何以席卷这座小城?我们从中又能获取哪些信号?又该如何延续这份热情?且待一一探究。

炎炎夏日挡不住运动的步伐。“今日晨跑十公里,神清气爽,欢迎大家加入我们。”8月20日7时,48岁的朱峰在市体育中心完成锻炼计划后,用小视频记录打卡,并且通过网络邀请更多跑步爱好者加入晨练。朱峰夫妇本来是徒步爱好者,去年市体育中心“提档升级”后,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锻炼,他们就是其中之一,就此转入跑团“序列”。

位于主城区东片的市体育中心,是平湖人体育锻炼的首选地,更是“体育热情”的集聚地。在这里,晨曦微露,晨跑的人已挥汗如雨,好不热闹;夏夜微风,跑步、打球、跳广场舞的人更是各居一隅、热火朝天。据统计,中心日接待市民数量在2000人次左右,再加上各类赛事的举办,这里的年接待市民数量超100万人次。

运动健身并不是“城区专属”,乡村体育同样蓬勃有力。今年8月,2024年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0组,在林埭镇徐家埭棒球场火热开赛;连续多年,浙沪乡村半程马拉松赛在广陈镇开跑;曹桥的赛艇小镇,凭借良好赛道,先后成功举办长三角陆上赛艇挑战赛等13场高规格赛事……这里的农村,体育氛围、运动热情不容小觑,呈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火热氛围。

运动热情高燃,还在于“官方”赋能。各类重要赛事的加持,更是为全民参与带来了自豪感和归属感。2023年,我市承办了嘉兴第十届运动会,作为首次由县级市承办嘉兴市运会,共设28项比赛,我市共获得了500多枚奖牌。而在今年的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中,青少年部、幼儿部、成人部等各类项目齐邀全民参与,并设置了围棋、赛艇、棒垒球等平湖特色体育项目,参与人数在7500人左右。值得关注的是,赛艇项目吸引了10个行业系统和6个镇街道,共16个参赛队同场竞技。而今年市总工会组织的工会赛艇运动会,吸引了全市30多支职工队伍劈波斩浪。

老年人齐聚公园晨练,白领们下班约球,跑友们霸屏微信运动封面……当运动场景在城乡随处可见时,不少人会有“运动何以燃动全城”的疑问,而细究之下不难发现其中原因。

追求健康渐成共识。人民健康是立身之本,市民健康是城市之基。“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最是重要”“运动带来好心情”……对于“缘何喜爱运动”不同人给出了不同答案,但“健康”不约而同成为要义之一。

平湖夏夜一景正可佐证这一观点。今年夏天,我市公共自行车单日租借量达到1.3万辆次,突破单日租借最高量。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超过60%的租借,都在傍晚时分,运动轨迹大多环绕东湖、明湖景区以及各大绿道。公共自行车俨然“拓展”出了满足群众饭后休闲运动需求的新功能。正是公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才有了平湖夏夜街头三五成群的骑行队伍,可见运动锻炼已成为群众普遍追求。

运动技能有力涵养。播一颗种子,种一片希望。运动之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从源头点燃热爱的火苗。早在2021年,市文旅体局依托体育社团,推出了“青训工程”,市体育中心联合全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协会,每年以免费、低收费的形式面向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培训活动,每年培训2000人以上。

2022年,本地女孩孙新乐凭借出色球技,被选送到省队,如今更是进入了国少队(中国青少年足球队)。通过青训工程,孙新乐收获了职业生涯的开端,而更多本地孩子则收获了一项运动特长,而这将是热爱体育竞技的开端。

体育空间持续拓展。有了出门运动的想法、掌握体育项目技能,“去哪儿锻炼”成了大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因地制宜、巧出对策,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成为我市拓展体育空间的关键。截至2023年年底,我市共有体育场地3117个,场地总面积255.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7平方米。

去年,我市对市体育中心进行了改造升级,除传统的“三大球”场地,更优化了游泳、武术、击剑等项目场地,并采取免费、低收费等公益性使用方式,使得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在基层推进体育中心建设,目前,我市5个镇街道都建起了自己的文体中心、覆盖了45个百姓健身房,农村居民运动有了新去处。

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15分钟健身圈举步可达。

体育竞技、全民健身在我市蓬勃发展,形势固然喜人,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短板及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唯有“一一补齐”“及时应对”,才能支撑起群众长久的运动热情,从而不断夯实城市健康基础。

硬件基础完善是刚需。“目前我们已经解决了城乡运动硬件基础‘有没有’的问题,但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场地总量不够多等情况。”市文旅体局体育科科长凌娜介绍说,比如主城区西片,居民集聚,但始终缺少大型综合公共性运动场馆,为满足大众需求,今年我市将“城西便民活动基础设施项目”作为重要民生项目加以推进,预计今年12月完工。

“提升室内羽毛球场地数量”,也是群众呼声较高的一项内容。对此,今年我市在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的过程中,在崇文小学和平师附小白马校区内尝试改造,在不影响原有室内篮球场功能的同时,重新划分出10块羽毛球场地,得到了一致好评。

专业力量提升有必要。专业教练有限,导致竞技水平无法提高,特别是在赛艇等水上运动发展方面明显受阻,也是我市体育运动“更上一层楼”的短板之一。对此,今年我市积极向上争取,得到政策支持,招聘到了一位退役运动员,到本地任教。但这还远远不够,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做法,可以尝试通过专业俱乐部,引入专业教练,提升专业水平。

新兴需求保障要跟上。赶上了“全民健身”的大浪潮,诸多新兴体育项目也快步走进大众视线,如赛艇、攀岩、飞盘等项目,已在本地“打开局面”,如今射击、射箭等项目也悄然兴起。对此,凌娜坦言,我们大可以抱有一种“欢迎”的姿态,让新项目与本地“碰撞”。如有“火花”、群众有需求,也将进行资源保障,比如打造标准场地、推荐成为青年夜校课程、支持更多俱乐部进入,甚至是成立项目协会等,飞盘项目的“落地生根”就是一次有益尝试,如今亦成为不少体育爱好者的“新宠”。

2024-08-2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82925.html 1 3 动起来,“燃放”一城激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