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小城平湖

□ 贾军礼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夜晚的南河头广场上,传来这首经典老歌的熟悉旋律,也把我的思绪带回初到平湖的那个夜晚。

那天晚上,亲友带我来到了东湖。绽放在波光灯影中的李叔同纪念馆,矗立在宝塔桥头的报本塔,南村书堆里飞檐翘角、灯光璀璨的九峰一览楼下,许多国标舞、广场舞爱好者在此“夏练三伏”,对面案山公园里的露天电影,长堤上的人影绰绰,一下子就使我喜欢上了这个湖光水色的浙北小城。

夕阳西沉,华灯初上,漫步湖畔,仿佛步入了繁星点点的“星光大道”。两旁的行道树上,吊挂着一串串水晶灯坠,像一枚枚晶莹剔透的蓝宝石,点亮了东湖的夜。记得初到平湖那晚,我新奇地发现,一朵朵棉花糖似的白云,以极低的姿态,在万家灯火的楼宇间游走,这在北方是极少见的。

十多年来,平湖城区的面貌日新月异,公共设施日臻完善,也增添了不少新景观。水岸交融游线、环东湖健康绿道、南河头景区、明湖公园、装饰一新的平湖市体育馆、平湖博物馆,都是人们闲暇时的好去处。

夜色中的体育馆内,统一着装的广场舞爱好者在抖音直播,登上新建的空中跑道小跑一周,惬意地吹吹夏天的湖风,或在笼式足球场内酣畅淋漓地踢一场球儿,或携带孩子到游泳馆里冲浪觅凉,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

如果说湖泊是大地的眼睛,那东湖和明湖则是这座城市清澈而灵动的双眸。而连通两湖之间的水岸交融游线,像一条轻盈华美的璎珞,串珠成链,在七彩霓虹的映衬下,更加显现出夜色平湖的别样风情。

一场新雨过后,在夜幕低垂、蝉声齐鸣的傍晚,你可以和家人乘坐游船秉烛夜游,泛舟湖上,一览江南水乡灯火阑珊处的市井繁华,也可以邀三两好友轻骑慢行,感受亲水栈道沿岸不同的人文景致。如漫步在当湖十局前的永年阁上,送别西天的彩霞,如走进陆维钊书画院,品味古色古香的妙笔丹青……

行至大南门新村附近,有一组名为《忆当湖》的水墨长卷,令人津津乐道。每次经过我都会驻足仔细观摩。在这幅被誉为平湖版的“清明上河图”里,生动描绘了近百年前平湖主城区的市井风物。

从东湖边帆樯林立、划橹摇船吕公桥下,到白墙黛瓦、店铺林立的繁华街市上,米店衣铺、酒肆茶楼、旅馆当铺、祠堂庙宇,七行八作、三教九流、应有尽有。画面中,有玩耍的孩童、拉车的脚夫,有算卦的先生、巡街的警察,有理发的师傅、划拳的酒友、有带着墨镜的公子,身着旗袍的贵妇等,细微之处,都能看到店铺名和现今的路名,可谓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据说这是平湖书画世家潘德辉老先生历时一年多的回忆、走访百余人后创作而成。

沿着七彩栈道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当湖公园外面的网红桥上。它像一条红飘带横跨在河港之上,据说贴近水面的浮桥栈道会随着河面水位的变化而自动调节,科技感满满。举目远眺,可见城南大厦林立的楼宇上,不断变换着内容的LED巨幕,启元桥下的杉树林,在光影的照射下,不时焕发着青绿、粉红、橙黄的梦幻色彩,加上旁边流光溢彩的凉亭,曲径通幽,宛如仙境。

在古意悠远的平湖派琵琶的弹奏声中,游船上烛光摇曳,茶香氤氲,听着船弦外汩汩的流水声,越过一座石拱桥,我们来到了正在进行音乐喷泉表演的明湖广场。伴随着欢快的节奏,水雾弥漫的湖面上不时升腾起许多彩色的水柱,或高或低、或左或右。在激光灯的加持下,它们时而翩若惊鸿,时而婉若游龙。在阵阵水炮声中,被东南风裹挟着的水雾瞬间吹向了观景台上的人群,引发一阵尖叫。

湖畔广场上,一台“平湖菁英汇百姓大舞台”表演正酣,吸引了不少歌者在此一展歌喉。

而不远处武原流芳的下沉式广场,摇身一变成了千余平米的戏水池,每晚都会吸引无数小朋友嬉戏玩乐,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明湖小三亚”,再加上旁边的明湖集市,在熙熙攘攘人流中,身穿古装、头戴簪花的女子格外醒目,叫卖声此起彼伏,真正成了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地。

这就是平湖,一座位于长三角腹地、杭州湾北岸充满活力的小城。

2024-08-2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82514.html 1 3 小城平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