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阅读

刘姥姥这颗“开心果”别有滋味

曹海金

刘姥姥是曹雪芹笔下最成功的“开心果”人物,有她就有欢笑,让大观园变成欢乐舞台。

曹雪芹塑造这颗“开心果”用意非常明确,可算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我也同意这一定位:“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一以贯之。她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救济之恩,同时目睹贾府的衰败。二是在意义上的象征作用。她代表着一种生活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我每读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总不由得生发别样滋味。

吃着“开心果”而无比开心的人们,人性上却是不厚道,甚至不人道。其开心是建立在取笑刘姥姥基础上,刘姥姥插科打诨,权当自己为“笑料”,好赢得贾母的好感。有“小九九”在肚里,为生计作践自己博人一乐,希望得到更多实惠。为了终极目的,一切牺牲也值得了。

其中王熙凤、鸳鸯等人是最不厚道、最不人道。过惯见惯了奢华生活的富裕有闲阶层的主子和奴仆,面对远比自己的生活差上无数级的刘姥姥,肆意捉弄,使她出尽洋相,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能享受戏耍“开心果”的欢乐。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地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得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刘姥姥被凤姐“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如贾母说的,成了个老妖精。凤姐的捉弄,刘姥姥只得顺从配合,便只好这样自嘲。

再看丫头鸳鸯。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地商议。

鸳鸯在刘姥姥面前有很多优越,于是提议要耍弄女篾片。这是许多人常犯的毛病,见权贵富裕者膜拜,见低贱草民压制,甚至是欺负取笑。她跟凤姐一次次捉弄,拿刘姥姥“做料”开涮。

刘姥姥身份卑微,有求于人,不得不配合,自己还常主动表演,逗大家高兴: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刘姥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进鸳鸯和凤姐的圈套,出尽洋相,同时给大伙儿无尽乐趣。不过,鸳鸯和凤姐是何等样的人,在捉弄之后,还是给了个台阶的。凤姐儿忙笑道:“你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可谓八面玲珑。

蠢笨老村妇,实是个明白事理的人,有些大智若愚,淳朴的本性和生活的机智相结合,说出“礼出大家”不仅引出了凤姐和鸳鸯的话,也为自己被捉弄打圆场。实是她心知肚明,配合表演,只为哄老太太开心。

可见,品尝这颗“开心果”,不应该只当一个笑料人物。人可以快乐,但是如果这个快乐是建立在捉弄比自己不如的人,显示自己地位见识什么都高人一头之上,那么这所谓的开心,味道应该是变了!

特别是凤姐,捉弄得不遗余力,极尽“聪明”之能事,但是大家都知道,最后贾家败落,树倒猢狲散,而侠肝义胆挺身而出救助凤姐女儿的,正是这个曾经被她一再捉弄耍笑的刘姥姥。真是莫大的讽刺!看似愚蠢呆笨,方方面面都要出洋相的刘姥姥,倒成了机关算尽、自以为最最聪明的凤姐的唯一独女巧姐的救命恩人,这一反转,足以品赏到曹雪芹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好像是写“开心果”刘姥姥,其实何尝不是在描摹凤姐这颗“坏心果”!

2024-08-0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9067.html 1 3 刘姥姥这颗“开心果”别有滋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