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宇青 通讯员 高 洁
本报讯 连日来,我市迎来了一轮较长的高温天气,对市民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考验。近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接诊了一些这样的病例:不少市民因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本以为是感冒,却没想到是中暑。
赵女士是一名办公室白领,工作环境与家中均配有空调,近日却在坚持夜间外出健走后,出现了四肢酸软乏力,还伴有头晕、恶心症状。本以为是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的感冒,便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医生询问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其为中暑。“中暑并非仅局限于烈日下,高温、高湿及强热辐射环境均能成为引发中暑的‘元凶’。”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伟说,近期夜间气温居高不下,市民在夜间进行健走、跑步等户外活动时,由于运动导致的大量出汗和身体水分快速流失,同样容易诱发中暑。
赵女士的案例并非个例。据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统计,7月共接诊中暑患者161例,其中热射病病例9例,7人病情严重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而本月截至昨天上午10时,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已接诊抢救19人,而普通内科等门诊接诊中,出现轻度中暑、中暑前期症状的病人数量更多,其中不乏“感冒、中暑,傻傻分不清楚”的情况。据李伟介绍,中、轻度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及发烧等,这些症状与感冒初期表现相似,因此容易被市民忽视。他提醒,高温还在继续,市民需警惕莫名而来的感冒症状,如果无法分辨,要及时就医。
为有效预防中暑事件的发生,李伟建议市民在高温天气下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特别是避免在中午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在室内时注意保持通风,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等降温设备。在饮食方面,要多喝水,多吃富含水分和电解质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此外,如果市民在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中时,一旦出现上述不适状况,应立即警惕中暑的可能性,并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补充淡盐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