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弄堂风

□ 孙芳英

夏天,又是一个大热天。

一早出去采购蔬果鱼肉,快到家时,已走得满头是汗了。刚踏进小区门口,一阵阵凉风吹来,哇!邂逅大风,吹拂着凉爽的浪漫与幸福,写满了我的脸:太舒服了,站5分钟再回家吧!我举起双手大喊,并想用手机拍下这弄堂风,不禁又大笑,怎么拍得出这舒爽的风?

弄堂风,也叫“穿堂风”,那是我们小时候在农村享受到的夏日清凉。那时候,靠地吃饭的父母长辈,夏季是他们一年中最辛劳的。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扛着犁耙锄头就下地开始干农活,抢在日出前天气还凉快,先忙活一阵子,头顶上也不用戴草帽,田野里的风可以拂面也可以抚背,这是夏日里最好的农活时段了。

等我们小孩子睡觉醒来,父母已经回来把早饭做好了,端出来放在弄堂里的小木桌子上了。父母们端着大瓷碗“呼啰呼啰”就着咸菜酱瓜美美地吃着,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弄堂风,我们小孩扯下那条有些分不清颜色的大毛巾,在屋后的小河水面上甩得“噼啪噼啪”响,像小狗一样抹一把自己那厚皮肤的、黑黝黝的小脸蛋,又捧一口清凉的河水放到嘴里“咕噜咕噜”几下就算洗漱完毕了。接着,奔向弄堂,爬上小桌子,端起父母盛好的稀饭,头一仰,三下两下就干下去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下来,便等着父母安排今天下地的农活:拔秧、抛秧、拆肥、抛肥、插秧、做饭、送饭到田头……

到了傍晚,依旧在弄堂里享受着自然界赠送的弄堂风。小木桌上,早已由负责烧饭的孩子们整齐地摆放着一碗碗大菜:清炒茄子,臭海菜梗、臭毛豆,咸菜汤、酱瓜,一大盆蒸南瓜、土豆和番薯。一家人围着小木桌享受着一天劳累后的美味,孩子们都很懂事,看到父母碗里米饭快吃完了,都主动抢着帮父母加饭,晚饭结束后,争着洗碗、擦桌子,动作麻利又娴熟,三下五除二就搞好了。

然后,将凉好的消暑茶端出来,每人一碗,最后将家里的宝贝——红灯牌收音机,小心翼翼地放在小木桌中央,四个脑袋伸向中央,六只小手按住收音机,然后老大两只手旋转开关,“啪嗒”一声打开,熟练地调到我们全家最喜欢的“纳凉晚会”频率。我们就排排坐好,晃动两条腿,双手支撑着脑袋,专心地听电台里传来的报幕声“今天的纳凉晚会正式开始,下面由越剧王子赵志刚为大家演唱越剧《何文秀》选段《桑园访妻》……”。

话说,这台红灯牌收音机是上海无线电二厂生产的,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也是稀有物品。那是父亲托了上海的朋友买的,是送给我母亲的一个珍贵礼物。因为我母亲喜欢听越剧,空闲时常常会自己唱,母亲的嗓音响亮又甜美,唱歌非常好听,尤其是唱越剧,如《红楼梦》《追鱼》《盘夫索夫》《孔雀东南飞》《沙漠王子》《何文秀》……母亲都会唱,我喜欢越剧正是受了母亲的影响,初中时差点去报考平湖越剧团了呢,这些都是伴随着弄堂风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

如今,家家都装上了空调,摇控器一按,凉风自然来。而对于小时候给我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弄堂风,却是那个年代夏日里最美的风景,更承载着一个家最温情的记忆。

2024-08-0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8456.html 1 3 弄堂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