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居丹荔
本报讯 每天傍晚,家住当湖街道永丰社区名门府的冯佩夫妻俩从家门口的海德城租赁点租上两辆公共自行车就出发了,他们每天的目的地不定,全看兴致,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享受夜骑的快乐。
“我们现在每天晚饭后都会骑公共自行车,明湖景区、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吾悦广场等,或是路边随处看到的美景,都是我们驻足游玩的‘目的地’。”冯佩说,随着公共自行车站点的普及,在平湖市区骑行,基本随时都能停靠,自行车出行环保健康,还没有找车位的困扰,是他们家的日常出行新选择。
如冯佩这般夜骑出行,在我市已越来越多见。吃过晚饭,在市区逛逛,时不时就能看到三三两两骑着公共自行车的人;朋友圈里,全城寻找“亲子自行车”的“求助”也时有发生。炎炎夏日,夜骑成为了市民运动新风尚,绿色出行也成为了市民出行的新选择。据统计,近日我市公共自行车日均租车量超1.3万人次,刷新了之前日均1.1万人次的租车量纪录,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傍晚6时至晚上8时成为了夜骑的高峰期,短时租借车辆高峰时能达到2000余辆。
面对夜骑增长的趋势,为了给市民提供更优质的体验,市交投集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缓解车辆租还压力。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市委党校门口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原本仅分布在站点牌一侧的公共自行车停靠点位增加到了两侧均有,上下错落停放着不少车辆。“这里多出来的地桩,是为了应对大家不断增长的夜骑热情。前段时间,三港大桥附近公共自行车站点出现了‘来了没处停’或是‘想骑没有车’的情况,为此,我们经过综合考量,选择开展点位扩容,提升容纳量。”市交投集团下属开元运务公司副经理刘筱俊说,目前,市委党校、三港大桥南2个站点,均已完成改造扩容并正式投入使用,合计新增地桩11个,能提供60至80辆公共自行车租还。
为了提升市民的使用体验,这样的公共自行车提升并不少见。近年来,以服务群众,方便市民为宗旨,我市始终坚持“1小时免费”原则,通过持续升级租车方式、优化网点配置、完善租用系统、提升服务质量、改进公共自行车骑行舒适度等多种措施,提高市民低碳出行获得感和满意度,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城市节能减排。今年6月,为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还新增亲子自行车300辆,满足市民多元化骑行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投运公共自行车站点297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33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