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黄雨欣
通讯员 夏 瑜
【新闻印记】2007年11月21日的《嘉兴日报·平湖版》,刊载了我市20名新居民喜领全省首批“同城身份证”的报道。当时我市举行首批新居民居住证发放仪式,为20名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发放居住证,从此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拥有居住证的新居民可以享受本地居民能享受的医疗、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待遇。
【奋进足迹】临近傍晚,暮色渐染,在浙江相伴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周家岩下班了,驱车5分钟到达平湖市区的小家,与家人共进晚餐。
这是平湖新居民周家岩一家幸福生活的一角。周家岩是平湖首批居住证的申领者之一。来平工作22年,周家岩一路从平湖新秀箱包的一名普通车间生产管理员做到了分公司供应链的副总,在平湖市区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又把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户口迁到了平湖,过上了稳定又幸福的生活。
他说,这样的生活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离不开平湖对新居民的好服务、好政策,“在平湖如在吾乡”。
如许多沿海城市那样,平湖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率先打开了发展的市场。二十世纪初,平湖本土的服装、箱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流动带动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面对大量外来务工人员,2007年6月1日,平湖市成立了全国首个“新居民事务局”。“事务局的建立,首要任务就是对全市新居民信息来一个大排查,建立了一支新居民专职协管员队伍,制定一套工作机制,为新居民的管理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原市新居民事务局信息指导科科长孙平说,此后,逐步在各乡镇建立起新居民事务所,将管理和服务有效结合起来。
2013年10月21日,平湖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平湖市新居民积分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即围绕新居民的素质、能力、贡献等,设定相应标准进行评分,按照积分排序享受公共服务,进一步创新和加强新居民管理服务工作,激发新居民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后,经历2021年、2023年两次修订,逐步将与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列入进来,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不断扩大新居民公共服务范围。新版的《平湖市新居民量化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当中,按照省级共性指标和县(市)个性指标进行积分评定,更加公平有序。
一张居住证迁出一段美好的历程。2012年,购买了一辆小汽车;2014年,女儿凭借积分入读平湖本地乡镇中心小学;2016年,买下平湖市区的一套房子;2018年,将父母接来平湖同住……在平湖,周家岩的生活忙碌有奔头,这些都是他在湖南老家生活时不敢想象的。这些年,他享受到了和本地居民相同的待遇,虽然生活在别处,但生活同样精彩。集团优秀干部、新埭镇先进党员、嘉兴市十佳优秀新居民代表……在自己的岗位上,周家岩也努力活出了精彩。
2021年7月20日,平湖正式推出电子版《浙江省居住证》,但这本居住证周家岩还好好保存着。他说,这是他幸福生活的最好见证。如今,电子版居住证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有效提升了流动人口办理业务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对于新居民来说,办理电子居住证实现零跑腿,办理时间也缩短到了2个工作日,使用时只需要登录“浙里办”APP,就可以查看、展示本人的电子居住证。
“新居民”群体已经成为平湖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活力与动力源泉。从“农民工”到“新居民”,小小的称呼之变,是推动其融入城市发展和生活的努力;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差,背后折射出万户千家的幸福生活。截至2023年年底,我市共有近28万登记在册的新居民,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为0.61:1,让新居民“留得下、融得入、过得好”,平湖还在做着更多努力。
【延伸阅读】新居民的公共服务改革不停步。自今天起,平湖正式推行全省居住证互认工作,浙江省内的流动人口来到平湖,可以直接通过居住证互通互认进行转换办理,线上“一网通办”,享受平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此外,今年平湖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在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均可选择在平湖参保;重新启动新居民积分享受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同城待遇涉及方方面面,但每一项都是服务新居民、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的有力见证。接下去,我市还将不断完善新居民服务管理机制,推动优质公共服务精准触达,全面呼应新居民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