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陶佳迪
本报讯 “我们村里前段时间进行了土地流转,通过‘大田制’提升土地利用率。”“咱们接下来将依托未来社区建设继续推进村里的老年活动点位建设,让老人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希望村里以后也考虑把党员会议安排到市区的党建点,方便我们市区的党员参加。”……昨天下午,在当湖街道三港新城北区的“飞地党建客厅”内,一场“新相融”党建联建座谈会召开。来自新埭镇兴旺村与姚浜村的党员群众代表以及兴旺村、姚浜村、三港新城社区的三位党总支书记对目前村、社区的主要工作开展讨论。
这场活动,源于两村一社区共同开展的“新相融”党建联建机制。原来早在2019年,新埭镇兴旺村与姚浜村就开展整村整组搬迁重点项目,先后有30余名党员、近300户村民搬迁至25公里外的当湖街道三港新城社区。这就导致了两村的党员群众居住地分散,人户分离严重,给党员群众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一情况,两村一社区党总支积极探索创新,在去年创新建立了“新相融”党建联建机制,建设了“飞地党建客厅”,努力帮助党员群众融入城市生活。
“整村整组搬迁后,虽然人不住在村里,但大家都不愿意转走自己的党组织关系以及户籍关系,这不仅源于根植于心的‘故土情结’,更多是对两村的信任和牵挂。党建联建机制的建立,就成为了链接各方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确保了信息沟通的顺畅和问题的解决。”姚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佳佳说,自建立以来,“新相融”党建联建就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党课联学和主题党日联办活动,成功打造了具有三地特色的“三会一课”。截至目前,已依托“飞地党建客厅”举办活动9场,开展5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和2次党纪专题教育,服务人次达1500人。
“有了这个客厅,我们平时了解村内动态、反馈意见建议都有了渠道,两村还调整组别,为我们建立了‘三港新城’村民小组,以‘娘家人’的身份帮助大家适应新生活。”村民代表蒋永源是新建立的”“三港新城”村民小组组长,他直言,一场场的党建联动,切实提升了党员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为了保障党员群众的切身利益,兴旺、姚浜两村还每天安排1名联络员坐班“飞地党建客厅”,与三港新城社区联合,帮助解决搬迁党员群众的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等问题,精细化服务搬迁群众。还建立了“问题回音”机制,定期开展板凳会,面向搬迁村民收集问题并进行反馈。“所有搬迁来的党员群众,都和社区原有的人员享受同样的福利待遇,也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社区的各项活动,为三港新城这个‘新家’凝聚更多力量。”三港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卫莉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