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陶佳敏
【民生实事】就业创业助力帮扶项目
【年中答卷】就业,是民生大事。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的就业难?今年,我市将对这些群体的就业创业帮扶纳入了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如今,时间过半,推进情况如何?
在岗位上深入实践是高校毕业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截至6月底,我市已完成了新建大学生实习基地10个,新开发见习岗位1003个,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这些基地和岗位主要面向云南、贵州、江西等地的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吸引他们来平创业就业。“除了给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还应注重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李萌说,今年,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将加强与外来大学生的沟通,做好服务,寻找合适的机会开展贴合大学生生活的活动,从工作和生活全方面加强见习质量,从而提高实习留用人数。
零工群体同样是推动就业的重点。“目前,全市已建好3家零工市场和30家零工驿站,今年我们推出了‘好就业服务站’,利用二维码扫码功能,就能线上完成办业务、找客服和打零工三项服务。”李萌说,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各镇街道服务中心也推出了此项服务,为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更多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就业。
退役军人是就业创业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市已筛选出24个退役军人创业项目进行培育,新增退役军人就业34人,已推荐帮扶就业8人,到10月底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军人实现100%就业。在助力残疾人就业方面,今年我市将继续对有就业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进行摸底,着力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完成了当湖、新仓残疾人之家新建,同时助力残疾人“学历+技能”双提升,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00人次以上,新增就业100人以上,残疾人就业率从83%提高到了87%以上,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下半年将常态化推进职业技能双提升活动,全面助推残疾人就业创业。
【攻坚目标】我市将继续挖掘大学生见习和零工岗位,做好服务和保障,提升他们在平就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持续推动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就业,拓宽就业渠道,保障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