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昙花一现”,却鲜少有人了解火龙果花开绚丽的那一幕。夏日夜晚时分,走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大力村进华家庭农场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一朵朵比手掌还大的“霸王花”争相开放。探头一看,只见一片片玉白色花瓣包裹着嫩黄色的花蕊,传来丝丝缕缕的淡雅香气。农场主彭涛杰一米七几的个子站在旁边,竟与火龙果苗的高度相差无几。
这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是彭涛杰打下的“江山”。今年,是彭涛杰种植火龙果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他在摸爬滚打中,陆续摸到了门道,也从一个农场小白,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农场主。
彭涛杰是一名“85后”,大学学的是计算机设计专业,2011年从部队退役回平后,进入派出所当起了辅警。在此期间,他就经常抽空去帮上了年纪的岳父,一同经营农场,彼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多年后他也将深深扎根这块土地,成为一名农人。
有一天,岳父农场旁边有一块10亩大的土地,打算种植火龙果,问他愿不愿意接手,他一口答应了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农场经常人手不够;另一方面在协助岳父的过程中,他也渐渐发现了自己那份热爱农业的心。没成想,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开始了像父辈们一样跟土地打交道的生活。
经营农场不同于当农民,想着容易做着难。那时,在平湖种植火龙果可是个新鲜事儿。尝试一项新事物,处处都是困难。彭涛杰先后到嘉兴、宁波、台州等地考察学习了火龙果种植的情况,最后选定了嘉兴一个农场的“红心蜜宝”火龙果幼苗。
但幼苗种下去之后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旺盛生长,这可难倒了还在摸索阶段的彭涛杰。好在当过兵的他,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他一边学习专业的种植技巧,一边规划建设大棚的各项设施,就这样开始了他的种植之旅。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门道,火龙果种植也不例外。面对难题,彭涛杰想到的就是虚心请教。所幸当时他有一位种植火龙果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他将幼苗种植的视频拍给对方后,对方建议他只留下一个枝丫,多余的全部剪掉。对于朋友的建议,虽然彭涛杰心里有不少疑问,但他还是照做了。然而神奇的是,剪去多余枝丫的火龙果幼苗,竟然越长越好。这次特殊的经历,也让彭涛杰意识到农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除了需要不断地学习外,也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解决了幼苗的问题,又迎来了热带植物在平原地区种植的考验。作为一种热带水果,火龙果幼苗于秋季种下,冬天的保温极为重要。彭涛杰自己尝试使用“一棚三膜”的方式,来为火龙果幼苗保暖。但对于这种创新,彭涛杰并没有多大把握。“那时没有什么种植经验,只能隔三差五地就去棚里看看火龙果的生长情况,生怕出一点岔子。”彭涛杰说。
要问种植火龙果哪个环节最辛苦,给花授粉绝对排在第一位。要给火龙果授粉,首先要用毛笔将花粉收集到碗里,然后再一个个掸到花蕊上。而且火龙果只在晚上开花,每到授粉阶段,彭涛杰都要通宵授粉,整个农场共有12个火龙果暖棚,一个暖棚授粉时间最少要一个小时,这样的条件下,常常一干就是一夜。而当火龙果授粉期遇上芦笋上市期,忙完一个通宵后,彭涛杰又要一刻不停地去采摘,经常累到一沾枕头就睡着。
从“开什么花都不认识”到自己研发种植技术、套作不同的作物提高产量,火龙果的种植之旅恰恰就是这位年轻农人成长的生动一课。经过精心种植,彭涛杰的火龙果基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成熟的果实,日子也在一年又一年中变得又红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