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澄蓉 实习生 孔习羽 通讯员 徐冰艳
本报讯 “叮叮叮……”“小朋友们坐坐好,我们的儿歌时间到咯……”随着几段有节奏的碰铃声,老师开始招呼大家在游戏区围坐起来,二十来位小朋友很快“就位”,他们的身后坐着各自的家长。悦耳的儿歌响起后,孩子们伴随着音乐做出各种动作,憨态可掬,家长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这是昨天上午,记者在独山港镇周圩社区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内看到的温暖一幕。
据这里的老师朱玲英介绍,这个驿站主要用于社区0到3岁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前身为社区向日葵小屋,2023年7月升级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驿站每天上午8时30分开放,周一到周六上午朱玲英都会来授课,经过一年的使用,这里从开始的少人问津,到如今亲子家庭纷至沓来,每天到课超20对亲子家庭,成为社区育儿的新方式。“孩子在这里能交到更多朋友,玩得高兴,家长也能更轻松、更科学带娃。”家住周圩社区周圩佳苑的高燕说,偶尔自己需要短时出门办事,也可放心地将孩子托管在此。
如今在独山港镇,像这样释放托育大能量的驿站共有13家,向日葵小屋已实现全覆盖。这些驿站小屋让婴幼儿在家门口就能享有安全、温馨、便捷的活动空间,充分满足多片区父母们的育儿需求。“我们从2022年开始积极挖掘全镇各个村社区的幼儿活动空间和潜力,推动全生命周期服务优质共享,着手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独山港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黄霞萍介绍,如今建成的13家驿站中,有5家已经聘用专职老师,实现固定开课,其余也正在利用村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大学生、文艺骨干等力量,不定期推进托育课程。
为了用好这些婴幼儿托育阵地,拓展更多有用、有趣的托育课程,独山港充分利用辖区内的资源,进行了各类有益尝试。一方面,激发“医育联盟”作用,通过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走进驿站小屋、亲子家庭反向上门学习的方式,教授婴幼儿护理的相关知识,截至目前已经开展养育照护、规范化健康教育、膳食厨房等课程近60场次,受益人群超300人次。另一方面,独山港镇还创新了“抱团活动”的形式,将18个村社区分为5个小团队,团队之间共享教师、场所、教具等资源,组织形式多样的托育交流活动,从今年4月组团以来,已实现了驿站互动15场次。
“目前我们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还在进一步扩容,努力把更优质的托育服务、更科学的照护知识带进村社区,真正让婴幼儿托育服务不负所‘托’。”黄霞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