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农户来说,高产更高产是个永恒的主题,这同时也是朱春弟心中的头等大事。
2019年,与浙江大学农机推广中心合作,推广应用“真打粮”叶面肥,从当年的300亩试验田到2022年的5万多亩,不仅为本辖区内农户排忧解难,更为平湖粮食增收助力;2022年,提供技术指导的小麦“扬麦28”,获得2022年度小麦最高亩产、最高百亩方亩产纪录两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提升了粮食单产;发明“小型秸秆发酵用粉碎装置”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等开展近20次合作,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做好农户的“科技员”,朱春弟一直在路上。
几年前,在推广秸秆还田这一技术时,有农户发现不少麦种会粘在秸秆上,导致其在冬天雨季时受损,而这带来的问题是小麦产量的大幅下降。而农作物产量的大幅下降,对于农户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不少农户就这一问题纷纷向朱春弟反映。农户的反映是送上门来的农业工作,代表着他们对朱春弟满满的信任感。农事连着农民的心事,在欣慰于他们的信任之余,朱春弟开始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然而应对措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找到的,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朱春弟急得团团转,蹲在家里查文献、找资料,到实地看情况、找问题,书翻了一遍又一遍,田也下了不知道多少回。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朱春弟发现,相对于普通的“漫天洒绿”,条播似乎更有“性价比”。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南方地区降水多、泥土含水量高,不利于大型设备进场,而条播需要农机下地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同时对畦田进行镇压平整,使得播种施肥深度一致,这样才能更好促进麦苗生长促分蘖。学习小麦条播技术、改良北方农机设备,朱春弟和钟埭街道得稻家庭农场负责人张良杰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不熟悉条播技术就去苏北实地考察,对于农机设备不熟悉就请教专业人士,开展了适宜浙江地区的小麦新型“翻、施、播、整、封”一体化同步栽培技术试验。
结果是喜人的。去年年初,20亩低洼地块试用小麦条播技术提上了日程。几个月后,只见运用条播技术的一边,是一排排粗壮整齐的麦苗,长势喜人;另一边,则是长势不均、疏密不等的原始撒播种植麦苗。不仅如此,改良后的条播机器还将秸秆全量还田,在增加土地透风性和透光性的同时,让麦苗充分接触土壤,节约作业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出苗率、降低小麦后期病害,做到一举多得。
试验成功后,朱春弟的责任感更强了。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就在土地里摸爬滚打,7、8岁会除草,9、10岁能插秧,田里的事就是我的事。今年,朱春弟再次启航,联合周边农户,将一体化同步栽培技术播种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朱春弟奔波于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仔细观察、不断尝试,只为了能把新成果转变成农户鼓鼓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