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雨滴重重地砸在办公室的落地窗上,与朱春弟的采访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别样的节奏。每当窗外的雨滴变得密集,朱春弟总会不由地把目光投向窗外,脸上流露出担忧的神色。他喃喃自语道:“刚刚还是大太阳,怎么又在下大雨了,这样农作物很容易被病毒侵入的……”窗外的天气阴晴不定,朱春弟的心也如同这天气一般,忐忑不安。
作为一名农技员,朱春弟对气象变化有着敏锐的“嗅觉”。他深知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因此总是时刻关注着天气的变化,以便为农户们提供最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也为无数农户在遭遇农业难题时找到了解决方法。
在钟埭街道的农户中,朱春弟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不仅是农户心中的“技术顾问”,更是他们的“定海神针”。多年前,来自云南的农户汪本雄到钟埭街道种植蜜梨和桃子,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农业梦想。然而,令他沮丧的是,种了三年的桃树却迟迟不见结果。老汪作为外乡人,面对这样的困境无计可施。正当他陷入绝望时,他记起了朱春弟的联系方式。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朱春弟的电话。朱春弟没有让老汪失望,他第一时间赶到果园里查看桃树的叶片、枝条和花朵,并向老汪详细询问了栽培的方式和过程。经过一番调研,朱春弟找出了问题的根源——授粉数不够。这是一个关键的发现,因为授粉不足直接影响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由于桃树已经生长了三年,基本已经定型,要改变授粉情况并不容易。但朱春弟没有放弃,而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选择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在桃树枝条上进行嫁接。这是一种既能够加快繁殖速度,又能够提升果树品质的方法。通过嫁接,朱春弟成功地拯救了所有的桃树,帮助老汪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
过去,老汪的一通电话唤来了朱春弟,而现在,随着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普及,一则微信消息,就能随时随地联系到朱春弟。
“立夏到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最近天气多变,提前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钟埭粮食群、经济作物群、水产养殖群、农产品用药群……根据作物种类不同,这几年,朱春弟陆陆续续建起十多个技术服务微信群,每到时令时节或者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他都会及时送上“温馨提示”。
“有了微信群,大家一遇到困难,就可以直接私发我或是在群里发出求助,我看到后也能及时作出处理和指导。当然,这个群还是一个交流平台,农户们可以在里面互相取经,所谓高手在民间,很多农民都是‘扫地僧’,连我都是‘东面学来西面传’。”朱春弟谦虚地说。通过微信群,朱春弟不仅成为了农户们的技术指导者,更成为了他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农户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27年里,朱春弟宛若一位穿梭于四季诗行间的“土专家”,他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指导农户万余次,引进“浙华麦”等30多个新品种、“蚕豆春化”等20多项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累计30多万亩。
世间万物,皆有其时。“我呀,我喜欢土地,喜欢这片土地上的人,土地是不会骗人的,你付出了自然也会有回馈。”
临别之际,暴雨依旧肆虐,但天气预报说,明天将会是个大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