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雨婷 通讯员 冯 渊
本报讯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平湖始终紧扣“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催生一个产业”的理念,结合主导产业导向,不断加强领军人才企业和项目的引育,持续做优从培育孵化到生根发芽,再到成长壮大的全流程管理服务。
在平湖市新仓镇的嘉创智谷产业园中,一排排崭新的办公楼拔地而起,随着数字经济、新材料、医疗器械等科技企业的相继入驻,这里也成为了平湖有名的人才产业园。短短几年,通过以才引才、基金引才、柔性引才等组合拳方式,已入驻40多家高科技小微企业,其中全职院士创业项目1个、人才项目6个。作为领军人才企业,浙江赫宇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就在这里落地、深耕。
这边原材料纸卷刚刚搬上生产线,一旁AGV跑道上,AGV智能搬运机器人便已匆匆赶来,将空置的托盘抬起,运送至不远处的备料区,等待再次装盘;旁边180平方米的立体仓库打开,根据系统指令,需要印刷的纸卷被传送至出货口,同样由机器人装盘并运送至指定生产线……浙江赫宇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兵领衔“打造”的智能化工厂为印刷包装产业提供了新思路,以科技创新引领了行业发展新风向。
员工少、机器多,是走进赫宇包装科技生产车间的第一印象。不同于传统的印刷包装企业,这家企业主打的就是“智能”,AGV、立体仓库、工业智能化检测和工业机器人设计,配以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化MES管理系统,可在包装印刷过程中实现设备状态可监控、生产过程信息可视化、生产全流程可管控,使企业生产与业务运营深度融合。
“你看,每个原材料的纸卷都是有二维码的,在上生产线之前系统会扫描二维码,这样一来,不仅能实现产品生产的全流程追溯,MES系统还会根据既定程序,自动匹配所需印刷产品的最优解法。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也减少了印刷行业对‘核心’员工的依赖性。”杨卫兵说,以前培养一个生产线线长至少需要3年时间,而如今依托MES系统,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培养一名零基础员工上线独立操作。当前,企业智能工厂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智能包装产线已经进入软件调试阶段。今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后,可实现包装的全自动化,印刷包装产业新的格局将进一步打开。反观企业生产面积仅3000平方米左右,经过两年多的快速发展,2023年产值已经超过4000万元。预计今年产值还将提升50%,超过6000万元。
领军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在平湖,不仅有成功焕“新”传统产业蝶变新生力的赫宇包装科技,也有一批孕育出平湖新质生产力的“领军”企业。一层膜,肉眼看不见,精度仅在1至3微米级之间,却能使一个零部件的硬度比钢还硬上2至3倍,这便是科廷表面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研发的类精钢石镀膜技术,专注于为汽车核心零部件、关键类精钢石、精密工模具等提供PECVD/PVD物理气相沉积真空镀膜技术加工服务。“我们的类精钢石镀膜技术不仅破解了国外技术价格高、服务不完善等问题,而且还可以根据产品进行个性化定制,更加贴合国内产品需要。”科廷表面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霈告诉记者,该技术是国内批量化生产的先行军,实现锂电池狭缝涂层零件DLC镀膜批产在国内尚属首次。据悉,这项技术让零件使用寿命足足提升了5倍以上。
不止一点一域,纵观平湖成功培育的人才企业,其迸发的新质生产力正不断夯实平湖“3+3+3”产业体系。诸如专注于生产生物纯化分离介质的博格隆、深耕光伏薄膜领域的高正新材料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人才企业,均是生命健康、高端新材料产业领域的标杆性企业;再如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浙江抟原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全市首家集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设计、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科技人才企业,是平湖航空航天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公司的负责人在去年被评为第五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这些领军人才企业聚“星”成“光”,照亮平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