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徐玉霞
通讯员 顾燕秋
本报讯 当“00后”碰到“40后”,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记者走近他们,感受“00后”与老人们的相处日常。
下午1时30分,阳光透过玻璃窗,打在老人银白色的头发上。“爷爷奶奶们,来跟着我一起做,抬高双手,捏成拳头……”在独山港镇尚霞养老照护中心的休闲区,护士韩思佳正在指导轮椅上的几名老人进行日常锻炼。
2002年出生的韩思佳去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对这份工作,她满怀新奇与严谨。在为老人打胰岛素、换造口袋时,她就会先和老人聊天,让老人的心情放松一些。“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护理技能,还要做一个‘有心人’,真正从内心深处尊重和关怀老人。”韩思佳说。
在韩思佳的手机通讯录里,有中心55位老人家属的联系方式。“经常有老人家属打电话过来问或者在微信上问老人近日的身体状况。”韩思佳说,每当这时,她总会事无巨细地将老人的血压、血糖等情况如实告知。
空余时间,韩思佳还喜欢在各个功能区转悠,“我们在家是孩子,在养老院,就成了老人们的依靠。”她说,相处的时间长了,老人们也会亲切地称呼她为“小姑娘”。
耐心做、用心学,总能干出些名堂。几个月的时间里,她早已和老人们打成一片,不仅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需求了然于心,而且哪位老人爱写字,哪位老人喜欢下棋,她都门儿清。慢慢地,韩思佳已经从懵懂的“养老实习生”成长为可独当一面的护士。
同一时刻,在市金色阳光老年公寓的“幸福忆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2005年出生的周锐正忙活着叫老人们起床,然后做一些拉伸活动。
公寓里,大多数正式护工年龄都在40岁以上,而周锐作为唯一的男性“新晋”护理员,显得非常特别。日常护理工作中,他的“性别优势”体现得很明显。“我是男的,力气大一些,像男性老人,尤其是自理能力比较差的老人,为他们做一些托起、移位、翻身等动作时,也会比较轻松。”周锐说。
多听、多问,这是周锐总结的一套为老人服务的秘诀。有些老人不愿吃药,他会想尽办法“哄”老人吃;还有些老人手脚不灵活,他会帮着按摩;在中午休息时,他还会做香蕉酥、小蛋糕等老人们爱吃的小甜品……这些事情对于周锐来说,已成为了信手拈来的“小事”。
在采访中,周锐讲起了一位潘姓老人的故事。老人因为记忆力衰退,在与人聊天时,会反复说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和工作。每当这时,周锐都会握着老人的手,点头微笑着说:“爷爷,你年轻时太能干了,真是厉害。”
周锐告诉记者,对于有交流需求的老人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如果常常打断老人讲话,就可能会造成老人的情绪低落。一次次的耐心倾听与交流,既能让老人感觉受到认可,也是对老人最好的心理支持。
韩思佳、周锐正用温暖而有力的“双手”,托起幸福“夕阳红”。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00后”加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