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陶佳迪
【“新”面孔】沈根付,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负责人,扎根土地30余年,带动芦笋产业技术革新,是平湖芦笋行业的领军人物。
【“新”力量】昨天,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鲁冠球农业科学奖”在杭州举行,来自新埭镇的沈根付获杰出人物荣誉,为全省十佳,嘉兴市唯一。
“今日芦笋价格4.3元。”“今日芦笋价格4.6元。”每天下午3点前,沈根付会在他建立的芦笋供货群里发布当天芦笋的价格。杭嘉湖地区芦笋种植户基本会以他发布的定价为准,而浙江其他地区、安徽、江苏等部分地区的农户也会参考他发布的价格,作为当天芦笋的批发价。
把芦笋的定价权掌握在手中,销售的价格由农民说了算,可以说是从源头上防止了行业恶性压价情况的出现,最大限度保障了农民的权益。而拿到这个定价权,沈根付为此努力了30多年。
“把芦笋定价权拿在手中并不容易,需要有别人没有的优势。”沈根付说,而他的优势在于芦笋上市时间的延长、芦笋销售渠道的广泛,以及在绿色无公害生物农肥的使用下,芦笋品质的提升。
影响芦笋上市时间主要有两个因素,生长周期和夏季换苗。按照传统的芦笋种植方式,每年夏季的换苗,就要耽误一个半月的收割,如果解决换苗难题,那么在夏季上市的芦笋必将成“稀罕物”。6年前,沈根付在平湖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的支持下,着手研究芦笋夏季不换苗的种植方式。经过3年时间的技术改良,他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破解了芦笋种植水旱轮作的难题,也创新了“一年养一次母茎”的方式,将夏季换苗的时间省了出来。如今,这项技术已在平湖全市推广,为农户节省了种植成本,成功抢占了夏季其他地方芦笋换苗时期的市场。
解决了夏季换苗问题,按照正常的生长周期,芦笋每年最早的上市时间为2月份,从11月份结束收割,到2月份新一茬上市,中间有2个多月的空档期,解决这个难题,能够让农民再次增收。2022年,沈根付向平湖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申报芦笋新品种高产高效示范项目,成功立项,资助资金10万元。在这一份资金支持下,他试种“特利龙”新品种,该品种耐低温、极早熟、品质优,在1月头就可以收割上市,不仅提前抢占市场先机,价格还是2月普通品种刚上市时候的3倍,每亩效益比其他品种提高3000元。
在新技术、新产品试验成功后,沈根付建立的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共富田园也会将这些推广到平湖芦笋种植户,推动了芦笋行业的技术革新,致使我市芦笋产量远超行业亩均产出平均水平,种植户亩均增收500元以上。
多年来,沈根付的创新探索,提高了平湖芦笋的种植效益,提振了本地芦笋产业,而平湖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也成功为他保驾护航。“基金会对我的支持已有10多年了,是他们的支持,给了我创新种植方式、引入新种苗的信心。”沈根付说,技术的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且农业项目的创新往往几年才能看到成果,为此,一开始的他对于创新是犹豫的,而基金会的扶持让他有了信心,让这一切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沈根付和基金会的相互成就还在继续。今年沈根付又申报了“设施蔬果生产数字化和产后冷链集成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将通过应用适宜的数字化生产技术,改善传统的农事措施,开展蔬果产后采摘、分拣、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冷链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施肥施药成本,提升农作物产量,减少产后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