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从浙江农林大学育种工程与科学专业毕业,在不同行业闯荡多年后,2022年底,农学毕业的平湖小青年胡耀峰还是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入职京东方旗下后稷农业科技公司,做起了“新农人”。
和我们印象中“肩挑担扛、背朝黄土”的传统农民不同,“90后”的胡耀峰身穿冲锋衣,笑容腼腆地领着记者走在金山区廊下镇京东方旗下后稷农业科技公司的植物工厂内,手里的手机是他的“新农具”。“手机上就能看到实时数据,下雨天,大棚天窗会自动关闭;光线变化,内外遮阳天幕会自动调节;气温升高,营养液会自动补给……我休息了,但是我们的系统却是不知疲倦,全天候运行的。”“自动”二字成了胡耀峰嘴里念叨的“高频词”,而“自动”背后就是京东方自主研发的设施农业智能管理系统AIPaaS系统(Agriculture Intelligence PaaS 设施农业智慧种植系统),能自动判断蔬菜生长状态、预判采收时间、AI克重识别……对小胡而言,AIPaaS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他的得力助手。“有了它,我每天只需巡视一下种植情况及巡检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就行,其余系统会全程帮忙监控和调节,我一个人就能管理13亩种植面积的大棚。”小胡说。
4月,春与人宜。位于农开区龙萌村的京东方AI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等投产后,平湖人小胡也将第一时间回到故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继续他的“兴农”之路。
如果胡耀峰是专业对口,那学“工商管理”的文科生汪伶俐却是在机缘巧合下才进入农业领域。“要多少,12盆红颜够吗?”初见时,汪伶俐正一手握着手机确认订单,一手指着座椅,招呼记者坐下。偌大的办公间内,只有她一人清脆的声音在回荡。
“久等了,我们公司常驻在农开区的只有7人,其他人都被派遣在合作基地。”汪伶俐解释道。作为一家占地120亩的数字化基地,工厂虽大,但人手却很少,汪伶俐是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项目申报、专利申请、销售宣传、采摘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有她的身影,她总笑称自己是干杂活的“新农人”。
谈到种草莓,这个长相甜美的姑娘讲得头头是道:“草莓苗的种植手法很关键,定植时要将苗的弓背朝外,不能朝里,不然最终会影响产量……”从“农业小白”到经验丰富的“农业达人”,这归功于汪伶俐的热爱与好学,虽然是偏内勤的行政岗,但她时常会跑去大棚向技术人员询问关于草莓的各类知识:草莓能活多少年?草莓是怎样繁殖下一代的?如今,汪伶俐已是佳莓的研学授课老师,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现代农业,认识到农业科技的力量。
在农开区,像胡耀峰和汪伶俐这样的“新农人”还有很多,他们给农开区带来了新思维、新观念、新办法,而农开区也为这批“新农人”带去了新政策、新平台、新服务,这是一场步履不停的双向奔赴。为培育更多“新农人”,近年来,农开区先后与浙江大学中国新农村研究院、廊下镇合作筹建面向长三角的“乡村振兴学院”和“现代农创学院”,重点围绕种苗培育、无土栽培等优势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年轻农业人才。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农开区还积极打造“鑫+平”农匠学堂,聘请农匠导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农开区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已为2860人次提供教学服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45人。
去年5月,农开区启动“新农人”三年培育计划,旨在培育种养加服能手、农村电商人才和乡村手艺人才。“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出各类激励政策,以‘农文旅’为主线,创新构建‘新农人’培养体系,吸引更多的人扎根农村、投身农业、筑梦农开。”广陈镇总工会专职副主席许佳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