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深一度

创新赋能,打造农创客标杆地

让荒芜的滩涂长出水稻,成为真正的良田沃土;不需要抽水和人工插苗,就能完成沉水植物的种植……这些“不可能”,“遇”到了农创客王丰毅,就统统变为了“可能”。

王丰毅是沐璟生态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农开区一位致力于生态修复的农创客。2018年,因为要完成一个滨海湿地修复项目,王丰毅第一次来到平湖。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和平湖的缘分,远不止做一个项目这么“简单”。在平湖工作的这段时间里,这位敏锐的农创客,渐渐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片创业沃土。因为主营生态修复,沐璟生态的选址不仅要有农田还要水塘,而农开区高新村原本保留的虾塘、鱼塘正好符合项目所需。“这里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政策服务等,都能助力我们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愿景。”王丰毅说。于是2021年4月,他带着团队来到了农开区,成立了沐璟生态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如今,原本废弃的虾塘、鱼塘早已变成了一个个“水下森林”、小微湿地等生态修复示范区。“以前都只能给客户看PPT展示公司业务,现在他们能在这里实地感受我们的技术成果。”王丰毅坦言,落户农开区以后,企业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多,遍布长三角区域。由于企业位于高新村,周边农户较多,农开区和沐璟生态还积极探索“村企抱团”发展,成立了“共富工坊”,带动农民增收。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农开区也多措并举为农创客们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王丰毅就因此和农开区的另一位农创客——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魁,成了好朋友。“他‘擅长’水稻智能化种植,我‘擅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我们一拍即合,决定进行合作,现在我们共同在推进一个余杭的低碳零直排农业园区项目。”王丰毅说。

“大地魔术师”王丰毅让我们看到了生态修复的“七十二变”,殊不知,在农开区,还有一位“农田飞行员”。他和土地最亲,却和天空最近——他就是李东亮。

2018年底,李东亮来到农开区创办了平湖千瑞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播种、喷洒农药、施肥等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为农户解决了用工难,实现了农药减量,保护了水源和生态。

不止在田野和空中,打开手机,我们在“浙农补”应用场景里也能找到李东亮的身影。据李东亮介绍,以往政府在给农户发放农田补贴之前,都是采取抽查的形式来确认农户和农田的相关信息,比较耗费时间和人力,且最后得到的信息数据不太精准。“现在10台无人机飞3天,就可以采集到全平湖30多万亩耕地的信息数据,实现农户种植作物、地块、面积一张图管理。”李东亮说,目前,他和团队已经承接了整个嘉兴市范围内的耕地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农业补贴的申请和发放效率。

为了更好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应用无人机技术,共享科技创新红利,李东亮还在农开区开办了无人机植保培训班,成功创建省级星创天地,面向社会招收、培育、孵化农业人才,让更多有志于深耕农业发展的年轻人来平湖创业,解决了农业机械技术“没法学、无人教、干不久”的问题,实现了“老农创客”带“新农创客”的良性循环。

今年,李东亮将公司搬到了农开区的农创中心,旨在升级业务,面向社会开设新农人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农技、农机培训等,培训合格的学员,我们还会向他们颁发经农业农村局认证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农机驾照。”李东亮说,目前公司新址的装修也已基本结束,预计本月就可以开始运营。

农创客们带着项目纷至沓来,成为了助力农开区现代农业腾飞的先锋力量。截至2023年底,全区已累计招引新型农业项目51个,引进硕博以上人才30名,农业硅谷智力支撑得到全面夯实。“我们将继续深化‘双招双引’,大力推进以农业特色型产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擦亮农开区的金字招牌。同时进一步推广‘T300农业科创走廊’党建品牌,促成一批产业链协作项目,不断集聚一批优质项目,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带动‘田园五镇’农业生产总值、增加值增速、科技转化率等指标显著提升。” 广陈镇副镇长王斌表示。

2024-04-16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46269.html 1 3 创新赋能,打造农创客标杆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