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汤书睿
通 讯 员 郑凯欣
【乡村新意】“落苏公社”创新合作,共富工坊促农增收。
【现场拾趣】近日,记者来到新仓镇三叉河村,发现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留有一块土地,准备移栽“落苏公社”提供的小落苏秧苗。
“小落苏”是新仓独有的特产。“我们这种出来的‘小落苏’脆爽可口,酱腌后口感更佳,夏天吃很开胃。”三叉河村党委书记平建国说。“落苏”是茄子的方言,“小落苏”则是一种袖珍品种的茄子,品相较一般市面上的茄子个头小,故而得名。其果实呈短条型,手指般粗细,只有6公分长,两头尖尖的,表皮颜色青翠、极薄。据地方志记载,新仓小茄子的栽培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而在三叉河村,自2021年开始,就以嘉兴市非遗项目“小落苏”为主题,结合新仓1955合作经验的草帽精神,正式成立了“落苏公社”。自成立以来,“落苏公社”通过在丰收期组织收购,解决村民“落苏”过剩问题,被评为共富工坊。
如今,“落苏公社”为提高质量,由向村民收购“小落苏”转变为与村民供销合作,带动其增收致富。去年在开展全域秀美过程中,三叉河村进行村容村貌整改,为解决村民乱堆放等问题,他们便将整改工作与共富行动结合起来。自去年5月以来,“落苏公社”向村民免费提供种子秧苗,鼓励村民利用好房前屋后的每一寸土地来种植“小落苏”。“一来环境变好了,二来村民还多了份收入。”平建国说。据统计,去年全村共218户农户自发与“落苏公社”结对种植“小落苏”,种植面积13.3亩,总产量9.3万斤,合计产值约186.6万元。由被动变为主动,村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的生产力。
作为一个纯农业村,三叉河村近年来从“小落苏”的传统种植走向精细化种植、农旅融合。“落苏公社”不断引进新品种,使得“新仓小落苏”在品种上不断创新,培育出了具有观赏性的小茄子;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尝试用枸杞、人参果等嫁接“新仓小落苏”,进一步优化其口感和营养价值;开发设计“小落苏”抱枕、钥匙扣等文创产品……“未来我们将继续与村民加强合作,拓宽市场,将‘新仓小落苏’这一特色农产品推广到更高的平台。”平建国说。
【村民点赞】三叉河村村民张友祥:以前家里种的“小落苏”吃不完,有些只能丢掉,很浪费。现在村里有人集中收购,跟他们合作比我们自己拿去菜场卖方便,而且价格更可观,有了“落苏公社”撑腰,我们的“腰包”更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