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杉青港村:孝善文化薪火相传

■见习记者 汤书睿

通 讯 员 郑凯欣

【乡村新意】“一传说一桥一烈士”,崇孝向善美名扬。

【现场拾趣】“每年农历五月十八,天必降大雨,杉青港河里的鱼儿们密集成群,接连成片,不断跃出水面……”来到新仓镇杉青港村,党委委员顾亚萍向记者娓娓道来关于村里孝善文化的传说,她讲的,正是村里口耳相传、人尽皆知的“五月十八白鱼望娘”的故事。

传说在清咸丰六年五月十八日,一条在天上修炼的老白鱼娘游到杉青港村南口准备掉头时不幸搁浅而死。白鱼娘的子孙找了将近一年终于在杉青港村找到了娘亲的骸骨、鳞片,个个痛哭,哭得连河水也涨高了三尺。自此,每逢五月十八,大小白鱼都要来杉青港村“祭姆”,它们从四面八方汇入云堆,从云中倾泻下来,探望鱼娘,这些白鱼称之为“望娘鱼”。

这个美丽传说饱含孝善真谛,淳朴善良的杉青港人便将其代代传承下来,并编入村歌。为了弘扬传承这一文化,杉青港村还于2016年办起了“白鱼望娘节”,目前已成功举行了5届。在每年的“白鱼望娘节”上,表彰“十佳孝德星”,围绕“孝”为主题的歌舞、小品、快板等文艺节目轮番上演,推动孝善文化入脑入心。

“一桥枕清梦,人世仁寿长。”在杉青港村,提及孝善文化,不止“白鱼望娘”,还有仁寿桥背后的故事。近日,记者来到这座横跨将近百年的仁寿桥,走过斑驳的石阶,抚摸雕刻着的纹路,仿佛穿越到了1926年。当时,恰逢金山廊下朱承训的母亲做六十大寿,为了造福百姓,也为了方便母亲回娘家,朱承训在此地建造了这座大桥,取名为“仁寿桥”。仁寿桥为我市境内最大的一座石桥,沟通了村里东西两端的村民,它的建造也成为村里的一段佳话。

小孝以孝敬父母、关爱长辈,大孝以回报社会、保家卫国,杉青港村的孝善之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杉青港人。走进村里的报本文化展示馆,一张年轻坚定的脸映入记者眼中,他就是革命烈士许明清,也是孝善文化的典型代表。1935年,他与学校进步师生一道秘密组织“读书会”,寻求救国救民的真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后来遭叛徒出卖落入敌人手中,最终不幸牺牲。在村里像许明清这样发扬“大孝”的人还有许多,“蓝天雄鹰”姚吉林、残奥会冠军张天鑫……他们的事迹生动演绎了杉青港村的“孝善”精神。

为传承孝善文化,去年村里还成立了“小白鱼志愿服务队”,以孝善精神为村民们带去更多服务和关爱。此外,农民读书会、公益课堂、孝善研学等各类丰富的载体也推动孝善文化走进更多人的心间,滋养着杉青港村的美好生活。

【村民点赞】杉青港村村民沈屹东:我从小就知道“白鱼望娘”的故事,深受其感动,在潜移默化中也养成了孝顺父母、关爱长辈、呵护妻子的习惯,如今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去年我还加入了“小白鱼志愿服务队”,希望能给村里更多人带去帮助和温暖。

2024-04-03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42965.html 1 3 杉青港村:孝善文化薪火相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