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聚焦

从“补充订正”到“智能网格”

精准预报护佑民生福祉

“每次举办大型的露天户外活动,我们都会提前向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以便能够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活动地点。”说起我市气象部门的精准预报,当湖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张女士赞不绝口。

“预”字当先,“防”字当头。70年来,从传统预报到智能预警,一代代平湖气象人在精准预报的道路上始终步履坚定、从容稳健。从1958年起,市气象局开始单站补充订正天气预报工作,在收听上级气象台天气形势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平湖本地的天物象、地形和本站气象资料,运用群众看天经验、天气谚语,进行会商,作出补充订正预报,并通过当时的平湖县有线广播分早、中、晚播报。随着天气预报业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从1966年起,平湖将补充订正预报更名为气象站天气预报,并建立预报组。

瞄定数值预报、精准预报发展方向,市气象局用智慧编织起一张更为精密的气象预报网。在20世纪70年代,引用相关系数、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等数理统计学方法,结合简易天气形势图、单站气象要素曲线图、点聚图等,对预报方法作了进一步优化。2019年起,开展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气象预报空间分辨率精细化水平提高到1公里。目前,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台风24小时预报路径误差缩小到62公里左右,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

气象预报的精准度带来最直观的成果,便是农业领域从“看天而作”到“知天而作”的转变。从20世纪60年代起,围绕3-4月春播期、5-7月梅汛期、8-9月台风季节,市气象局开启了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增加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棉花播种期、早稻育秧期、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重要农事季节天气趋势预报,并制作一旬天气趋势预报。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气象预报助力农事领域发展作用,围绕平湖农业主导产业,以服务粮食安全为引领,建立起了乡镇为重点、延伸到村、服务到田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冬种期间,多渠道向广大农业实体发送各类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此外,推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地方标准体系,相继制定《水稻种植关键生育期气象条件事宜度判定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规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气象服务支撑。

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不仅要报得准,还要用得好。为全力做好减灾防灾工作,市气象局加强港口安全作业气象服务,针对高影响天气,对乍浦港、独山港开展24小时电话咨询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与海事、交通等部门合作构建防灾减灾联动体系,为全市300余名涉海涉渔作业人员“点对点”发送气象预警。联合文旅、九龙山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完善气象灾害应对处置预案,助力滨海旅游业态发展。

2024-03-22 精准预报护佑民生福祉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39833.html 1 3 从“补充订正”到“智能网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