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钱澄蓉
通讯员 李婷婷
近期,不少小区都在进行新一年物业管理费的缴纳。缴费的同时,“小区公共收益去哪儿了”的问题又成为业主们讨论的热点。
据了解,车位费、电梯广告费、运营商交纳的场地使用费等都是小区公共收益。这笔钱归小区业主所有,也可以用于小区公共设施建设和维修养护等。每年小区公共收益有多少?收益流向业主是否知晓?这笔钱该如何正确管理?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小区进行了调查。
业主知晓率参差不齐
记者深入市区滨江万家花城、梅园西村、星洲城市花园等6个小区,随机向业主了解小区公共收益情况。从调查情况看,业主都知晓“小区公共收益属于业主共有”,但对自己小区公共收益的使用,大部分小区的业主表示不太清楚,只有个别小区业主表示知情。
“不知道收益有多少”“用在哪里不太清楚”“应该是物业在支出吧”……在采访中,大部分业主表示茫然。“我儿子说小区收益是会公示的,我虽然长期住在这里,但没有特别关注过公示这个事儿,所以不太清楚。”住在市区卡都花苑5幢的杜奶奶告诉记者,前几年小区的年轻住户提出过质疑,应该是得到了正面回应,后来就没有过类似矛盾。
而市区星洲城市花园小区的住户是6个被访小区中“知晓率”最高的,原来在每年年中、年末,小区的公共收益情况都会在电梯张贴公示。“在公示中,是有收取和支出情况的,但有没有支出细节没有特别留意,记不清楚了。”家住星洲城市花园2幢的张女士表示,每次公示都盖有公章,感觉很靠谱,所以业主们都很放心。
“公示”细节不够清晰
记者从市物业管理中心了解到,关于小区公共收益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业委会成立前,由物业公司代为管理;业委会成立后,经业主大会决定,公共收益由业委会自行管理。但无论哪种方式,这本账必须透明、公开。
前几年,我市已引导所有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和部分只有业委会的小区进行收支公示,“智慧红巢”微信公众号就是公示的渠道之一。通过查询,这一说法属实,但是在公示的细节上,记者也发现,存在公示细节不全面等问题。而这也受限于报账“不专业”的困扰。
市区新梅园小区是个“小体量”小区,仅有130多户业主,小区公共性收益大部分来自50多个停车位的租金。2021年这里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利用小区公共收益,当年就对小区治安监控进行了升级,2022年又给全体业主分发了业主福利,但这些支出明细并没有在“智慧红巢”中单独列出。“业委会里没有专业会记账的成员,所以业委会成立后的每一笔开销,我们只进行了手工记录、保留了票据。”新梅园小区现任业主委员会主席老马说,账目是清晰可查的,但在上传系统时,确实有所不足。老马表示,小区居民有疑问可以直接到他这里查阅记账本,不过要是有更专业、规范的办法,那就更好了。
数字化管理平台即将上线
公共收益管理如何更加规范?“近几年我们也逐步引导各个物业公司在线下公示的同时,进行线上公示。”市物业管理中心主任钟国跃坦言,但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发现了受限于“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等因素,很多小区存在公示不全面、财务不规范等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物业服务项目公共收益的归集、使用和管理,充分保障业主合法权益,近日,我市出台了《平湖市物业服务项目公共收益管理办法》。“根据新管理办法,我们打造了一个公共收益管理数字化平台,集收支科目管理、资金交存、支取、核算、使用公示等功能。”钟国跃说,立足于这个平台可以完善公共收益管理银行制度、实现公共收益会计核算,让小区的公共收益使用变得清晰、透明、规范。
这一办法在今年3月1日已启动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发动由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入驻这一平台,小区公共收益流向将不再是业主“无从知晓的谜题”。
公共收益管理数字化平台使用情况如何?小区公共收益是否监管到位?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