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澄蓉
本报讯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今年的主题是“激发消费活力”。为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会消费,从3月15日开始,我市将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围绕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强化消费教育引导、推动消费活力释放、打造区域消保一体化4个方面,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感。
从2023年起,我市打造了“放心消费月”品牌行动,将放心消费集中行动时间从3月15日当天,延长到一个多月;内容也从单一“维权”,拓展到了更宽范围,这也体现了我市消保工作从理念到形式的跃升。
“今年3·15我们将集中打击美容美发、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预付卡和预付凭证消费等领域侵害消费者行为。”市市场监管局消保科科长杨黎光说,同时市市场监管局还将联合市商务局、市卫健局、市医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及各镇街道对药品、食盐、种子、农药以及重点商品进行了联合整治,优化放心消费环境,提振大众的消费信心。
除了全面拉起“消费安全网”以外,在今年的放心消费月里,我市还将扩大“放心工厂+消费教育示范基地”模式消费教育作用。目前,我市有21个放心消费基地,分别“镶嵌”在不同的企业和场所内,它们成立的目的就是教会消费者辨识好产品,变得更加会消费。近日,在钟埭街道毕恩熙食品有限公司的消费教育示范基地内就举办了一场亲子共学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比对、制作等环节,16对亲子了解了什么是好面包、如何挑选面包,增强了大家对食品领域的维权意识。“我们的基地除了涉及食品行业外,还覆盖到了羽绒服、箱包、游戏用品以及农场、民宿等行业领域,接下来将在各放心消费基地内推出开放活动,市民可以走进基地,了解更多生产背后的故事,提振消费信心。”杨黎光说,届时相关活动会通过“平湖市监资讯”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告知,有兴趣的市民可报名参与。
让放心消费全覆盖、消费维权无边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消费者保护样板也在进行中,我市将和上海市金山区进一步加强良性联动,计划在毗邻地区制定统一的“放心消费”标准和标识,有效提升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监管默契度,探索建立毗邻地区消费维权新机制,聚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