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Facetime”诈骗、“AI”诈骗等新骗术迷人眼

不听不信不转账 捂好自家钱袋子

本报讯 科技的发展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近日,家住在当湖街道的张老伯就在晚上10时接到了一个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张老伯微信里的百万医疗保险已被误操作开启,如果不在当晚12时前关闭,将面临罚款。幸亏市公安局当湖派出所反诈“蜂”暴队队员闻讯后及时赶到现场,成功阻止了这场骗局,避免了张老伯遭受经济损失。

张老伯遇到的,就是利用手机的“Facetime”功能进行诈骗的骗术。“当收到骗子的‘Facetime’通话申请时,手机通讯页面显示的往往是经过骗子伪装如‘微信官方客服’、‘京东官方客服’等名称,十分具有迷惑性。”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殷艳婷说。

除了“Facetime”诈骗,“AI”诈骗也在逐渐增多。“以往,公安部门在入户进行反诈宣传时,常常提醒群众在转账前要先通过电话或视频进行身份的核实。”殷艳婷说,但现在,犯罪分子已经可以利用“AI”技术来伪造虚假的视频或音频,这也使得传统的身份核实方法变得不再可靠,需要市民更加警惕和谨慎。

“无论这类非接触式犯罪如何演变,核心始终围绕通讯或网络展开,以让受害人转账为最终目的。”据殷艳婷介绍,针对这类骗术,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从通讯端、网络端、转账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了一份防范手册,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防范指导。

针对通讯端口,市公安部门建议市民不要接听未存储在通讯录的电话,安装并定期登陆国家反诈中心APP,这些举动能有效拦截诈骗电话。尽管现在通过电话直接进行诈骗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但网络诈骗却逐步增多,市民如果没有实际需求,可以关闭手机的“Facetime”功能并联系相关通讯运营商关闭境外通话功能。

在网络端口方面,建议市民不要点击任何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并且立即删除。在网络中如果遇到不明跳转链接也应避免点击并及时清除。在安装未知的新App时,务必谨慎,不要轻易授权。比如,某些会议系统在授权后获取手机屏幕的查看权限,导致银行账户卡号、余额、验证码、交易码等敏感信息泄露,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当然,预防电信诈骗,最重要的还是在转账方面。“资金防范就像足球场上的守门员,是守护我们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殷艳婷说,建议市民对于关联银行账户的要求一律不同意,谨慎对待各种需要输入验证码的场合,因为诈骗分子很可能乔装一个网站,他让你输入的验证码,实际上就是银行转账金额,在进行银行转账时,多核实转账页面是否为官方域名。同时,一定要警惕“AI”诈骗等新型骗术,在涉及语音、视频等身份验证方式时,务必增设额外的核实途径增强安全性。尤其是当对方要求更改原有的付款习惯时,不轻信,多核实。

2024-03-05 “Facetime”诈骗、“AI”诈骗等新骗术迷人眼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34695.html 1 3 不听不信不转账 捂好自家钱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