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平湖连续四年获评省产粮大县

守稳“米袋子” 筑牢“大粮仓”

■记者 倪雨伦

本报讯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钟埭街道的得稻家庭农场,尽管天气比较寒冷,农场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工人们有的在给小麦地除草,有的在疏通沟渠的排水系统,确保小麦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现在是小麦的分蘖拔节期,这是小麦生育期中历时最长的一个时期,也是决定每亩穗数和奠定大穗的重要时期,每一项工作都不能马虎。”得稻家庭农场负责人张良杰介绍道。不仅仅是得稻家庭农场,连日来,我市各地纷纷抢抓时机春耕备耕,为全年粮食生产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在日前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发布的2023年度浙江省产粮大县榜单中,共有25个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且总产量在2亿斤以上的县(市、区)获得“产粮大县”荣誉,我市名列其中,居全省第三、嘉兴第一,至此我市已连续四年上榜省产粮大县,“浙北粮仓”继续扛稳。据悉,2023年我市农业生产完成播种面积59.18万亩,年度耕地面积达36.54万亩。

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工作,平湖始终坚持多向发力。在政策方面,我市制订出台的《平湖市“米香”振兴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在粮地提升、主体培育、土地流转、服务能力、高效种植、链条延伸等方面对粮食产业进行大力扶持,解决了很多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像得稻家庭农场这样的主体,每年还能享受种粮补贴,这也让农户们多了一份坚持下去的动力。粮食要丰收,科技是关键。近几年,我市围绕“机械强农”行动,开展了“一县三基地”建设,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农艺与农机结合,切实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同时重点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无人驾驶、农业机器人等。在得稻家庭农场,无人驾驶插秧机、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等早已被用在生产过程中,得益于科技的“辅助”,得稻家庭农场的百亩示范方小麦产量更是刷新了浙江省的最高纪录,平均亩产量高达542.25公斤。

此外,我市还在粮食生产全链融合上不断聚力,在省内率先建立了由种业、农资、收储、粮农等组成的稻米产业农合联,实现了粮食生产一体化。例如新仓镇的粮食全产业链项目,已经成功实现了“一粒米的生长全周期”,集生产、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并在“耕、种、管、收、销”五个环节上实现数字化管理。该项目二期新建的育秧中心、检测中心等,还能从源头为稻秧的质量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水稻产加销一体化主体32个,稻米产业农合联1个,稻米品牌14个,为群众的米袋子鼓起来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2024-02-29 守稳“米袋子” 筑牢“大粮仓”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33585.html 1 3 平湖连续四年获评省产粮大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