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要闻

把城市“边角料”变成百姓“幸福地”

■记者 倪雨伦

【民生实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项目

【攻坚目标】2024年我市将完成10处以上城市退红线区域的移交和改造,并完成平湖市公路桥梁桥下空间利用规划方案,先行实施5个以上桥下空间开发改造。

【幸福路径】退红线区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是近年来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退红线区域是指城市道路红线与地块内建筑边界或围墙之间的公共区域,是向社会公众开放、供公共使用和活动的场所,包括场地、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一直以来,退红线区域的产权归属于小区全体业主所有。然而,这部分区域长期以来由于管理缺失、权责不明,形成了城市管理的真空地带和盲区,存在无人维护、设施破损、环境脏乱等问题,不仅影响了群众出行、生活,也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因此,对城市道路两侧地块退红线区域的管理进行规范兼具必要性和合理性。

对退红线区域存在的问题,我市敏锐捕捉。早在去年11月,市建设局就发布了《平湖市道路两侧地块退红线区域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我市中心城区的城市道路两侧地块退红线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管养工作。如今,退红线区域的移交和改造被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我市将进一步加速推进该项工作,通过改用结合、街景融合、养管整合的“微改造”模式,引入社会化管理,增加公共停车位,修建花坛,提升景观,有效突破“退红空间”管理困境,探索出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管理模式,让有限的空间拥有无限的可能。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跨径、长跨径桥梁的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桥下空间。其中部分桥梁与居民区距离相近,桥下空间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根据《浙江省公路条例》第三十条“公路桥梁桥下空间可以用于群众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小型车辆停放等公益用途”,我市看到了桥下空间开发的新方向。

2024年,我市将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及县道公路桥梁桥下空间均纳入规划范围,围绕“以人为本,安全、活力、绿色、共享”等建设策略,选取5个以上的桥下空间进行改造尝试。并深入分析不同桥梁的利用策略,做到“一桥一策”科学利用,让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化身便民利民的“金角银边”。“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改造点位的考察和选取,确定点位前我们会听取附近居民的意愿,确保投入建设的桥下空间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用处。”平湖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相关负责人说。

【百姓期待】市民曹晓晴:当前公路桥梁的建设完善了交通网络、提升了城市形象,但很多桥梁下堆积着建筑垃圾和废弃渣土,不仅影响平时走路,还让环境看起来脏乱,希望这些空间能被改造利用起来,散步、健身、遛娃都很合适,让大家茶余饭后多一个好去处。

2024-02-2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31379.html 1 3 把城市“边角料”变成百姓“幸福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