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4版:平湖两会特别报道

以“新”为先

优化创新体系

【看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技系统“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和嘉兴市科技系统“四敢争先·创新深化”专项行动,去年4月市科技局召开“三个年”活动部署会。该局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各项工作。

【盘点】

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科技部门的创新成为题中之义。

谋先事则昌。市科技局找准定位、提前谋划,系统性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我市“创新奋进年”动员大会精神,强化顶层设计,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全力推进创新深化工作,分别获半年度晾晒全省5星,区域创新水平明显提升。去年12月公布的科技进步监测创新指数显示,我市当年度创新指数列全省各县(市、区)第 9 位。

为加快推进新一轮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市科技局强化引导,出台了《平湖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迭代升级科技新政《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金平湖璀璨明珠的若干政策意见》,全年兑现科发资金11938.6万元,兑现率达99.97%。

“把工作细化到最小颗粒度”,一直是全体科技人秉持的工作态度。市科技局建立完善“专班化、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以“月汇报、季总结、年比拼”的方式抓好各镇街道科技创新工作落实。

以“质”为要

激发内生动力

【看点】

去年2月,经省政府同意,平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也是浙江省实行省级高新区创建制度以来,省政府发文认定的首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平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成绩突出贡献集体。通过创新链强化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平台能级,努力构建高新区创新发展新格局。

【盘点】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在科创的道路上,市科技局一直紧盯“高质量”这个关键词。

一方面,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3家。出台《平湖市“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管理办法》,筛选平湖市“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企业35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

另一方面,持续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6家,嘉兴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5家,景兴纸业绿色低碳造纸技术研究院成功认定为我市首个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实现了新突破。推进企业与浙工大新材料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4家,累计建立16家,实施联合技术攻关项目40项。同时,加速推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立项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需求项目3项、平湖市科技计划项目99项。

以“高”为本

增强科技支撑

【看点】

2023中国平湖·西瓜灯文化节期间,明湖国际科创岛系列项目开工仪式盛大举行。明湖国际科创岛被列为2023年平湖市“3+1”重点项目、2023年平湖市“前期攻坚一批”重大项目。项目位于美丽的明湖核心区,地理位置优越,总用地面积约366亩,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2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对于发挥区域内科创平台集聚效应,引领平湖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盘点】

一城盛会,点亮未来。明湖国际科创岛系列项目开工仪式的盛大举行,掀开了平湖打造现代化科创高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一年里,“平湖·壹号湾”与闵行区“大零号湾”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双方在科创项目、科创人才、科技成果、科创活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统筹推动在沪飞地园区连锁整合,建设平湖(上海)国际创新中心,全年累计组织对接活动62场,开展参观接待131场,吸引入驻知名投资机构25家,为平湖推荐对接人才项目144个。

在平湖,你可以看到一个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之城正徐徐从蓝图走向现实,带动了院地合作平台能级的显著提升。全省首个赛迪科创中心、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596长三角创新中心、浙江东华纳米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平台成功落户。加快推进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浙工大平湖新材料研究院、杭电平湖数字技术研究院、平湖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载体建设,全年各平台累计服务本土企业291家,实施技术服务项目59个,技术合同金额4365万元,新增引进省级以上人才5人、博士20人、硕士14人,引进和孵化各类产业项目15个,承担或参与立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5项,创建嘉兴市新型研发机构2家。

以“力”为重

转化创新成果

【看点】

为加快推进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浙江省“双百千万”专项行动,去年4月,嘉兴市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行动新材料领域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2023年杭州湾区四校通用高分子高性能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平湖举行。通过活动,交流行业前沿技术、分享研究成果、实现项目对接转化,并以“双百千万”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盘点】

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在“生产力”,在于科技成果转化,这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市科技局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通过开展项目对接转化,助推平湖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百家科研院所进千企”活动,开展“揭榜挂帅”行动,全年科技成果登记130个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发榜74项,揭榜项目51项。报送12个“两化”典型案例。1-11月全市技术交易额80.61亿元。

过去一年,“深根计划”扎实推进。全年引进科创项目12个、产业化项目4个。推广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场景,全年累计通过应用场景举办路演活动60余场,覆盖面涉及上海、杭州、苏州、芜湖等地。全年举办路演活动18场。

与此同时,人才引育不断优化。建成启用平湖(上海)人才服务飞地“报本思园”,并加强在沪资源对接、服务品牌打造、项目对接落地,被授予“留·在浙里”上海工作站、“人才会客厅”等荣誉称号。去年,思园累计承办各类活动66场,接待参观考察141场,吸引入驻知名投资机构25家,为平湖推荐对接人才项目150个。全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预计入选省领军型创业团队1个,入选星耀南湖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2人。2023年度海外工程师评价位列全省第二。

以“优”为核

释放创新活力

【看点】

去年3月,市科技局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创新券补助清单,兑付范围为202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浙江科技大脑”使用的创新券。经过初审、复审、公示,共有36家企业61个项目获得创新券补助60.37万元。

创新券政策是我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一项普惠型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盘点】

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在创新。如何厚植“创新土壤”?通过常态化“松土”,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创新生态多元融合,释放创新要素,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贡献科技力量。

创优服务,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常态化做好创新券兑付,全年完成创新券兑付4批,兑付资金694万元。完成科创贷款支持名单入库企业动态调整,新增入库企业203家,累计1366家,全年发放科创贷款7.86亿元,同比增长52%。

创优平台,打造“科技外资”金名片。全省首家外资新型研发机构“汉希科特中国微系统应用研究院”正式开业运营,认定外资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累计服务境外人员办理工作证相关业务2552人次,入选嘉兴市唯一省首批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

创优政策,深化科技惠企行动。开展“破难奋进年、服务优化年、队伍提升年”三个年活动,深入实施科技干部结对走访企业制度,加强政策宣传,指导企业用好用足科技惠企政策,开展业务培训4期,参训人数1000余人次。举办“平湖市重点企业研发创新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着力提升镇街道及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工作能力。

2024-02-0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28234.html 1 3 以“新”为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