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平湖两会特别报道

改革创新

均衡教育更优质

【看点】

在去年8月召开的开学工作会议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动员会上,平湖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授牌仪式圆满举行。这场事关“优学平湖”的会议,吹响了新一季学期的号角,也拉开了平湖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再出发的大幕。

2023年,在规范现有教育集团和教共体的基础上,充分放大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进行新设组建或调整优化,形成9个中小学教育集团,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统筹发展,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

【盘点】

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有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正是市教育局对标共同富裕,打造“优学平湖”金名片的题中之义。为破解全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创历史新高这一难题,市教育局提前研判、提前谋划、提前布局,通过新校提前招生、增加学位供给、优化集团化办学机制等举措积极应对,全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聚力打造“优学平湖”品牌。

优质公办资源供给“蛋糕”越做越大。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优学平湖”的破解密码。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断深化,仅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五足鼎立”的局面,当前我市东有东湖小学教育集团,南有叔同小学教育集团,西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有平师附小教育集团,中有百花小学教育集团,链接了城乡各所小学,让学生们就近也能读上优质学校。

“我家二宝正好赶上这波上学大潮,入学报名的时候被分流了,当时有一些焦虑。但是了解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后,大大缓解了我们溢出分流的紧张情绪。”入学稚川学堂(小学部)的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稚川学堂(小学部)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托管的模式让家长们吃上了“定心丸”,其他学校和校区亦然。

去年,我市聚焦建设教育强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全省唯一的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发展试点县市,承办省、嘉兴市现场会,平湖实践经验向嘉兴及全省推广;牵头省“七优享”工程之“学有优教”项目16个,数量居嘉兴第一,截至目前排名居嘉兴第一、全省第五;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平湖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组建、优化9个教育集团,实现义教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顺利签约合作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平湖学校,是嘉兴唯一冠名华东师范大学品牌的基础教育学校。

“双减”发力

学生成长更优育

【看点】

去年10月,平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暨“平和润心”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召开。会议解读和部署了平湖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平和润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扎实推进“校家社”协同共育,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助力孩子自信、快乐、健康成长。

以“平和润心”为引领,我市开展了全国家庭教育品牌示范区创建,举办了“全员育人·校家社协同共育实践与思考”全国研讨会,实施“润心校园”“润心家庭”“润心社区”三大行动,创新“平而不凡、平心静气、平和报本”三大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教育共育体”试点,探索出了一条校家社协同共育的“平和润心”平湖路径。

【盘点】

优秀的教育能够启迪心灵,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一项重点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市教育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双减”实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丰富课后基础服务。强化卫生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校外优质资源教育作用。

教育质量的提升何以见得?学生成长的轨迹如何见证?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2023届普高学生特控线、浙大线上线人数均创近6年新高;全市3所职业学校“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比例达68.51%,增长33.62%;职业中专获批“服装设计与工艺”中本一体化专业,招生40人,实现我市“中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零的突破。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为持续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市教育局推动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在31个校区布点台克球、击剑、赛艇等特色项目,开设武术等662项拓展性课程,参与学生3.3万人,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检查,累计出动1000余人次。此外,通过推进劳动教育省级试点,与上海市金山区合作开展研学实践基地共建共享活动,承办嘉兴市中小学“劳动丰收节”开幕式,在全省劳动教育实验区工作交流会上作介绍;推进幼小衔接省级试点,形成“入学准备”“入学适应”“入学保障”课程体系;推进作业改革省级试点,组织“作业设计与目标解读”专项比赛,举办作业改革省级实验区推进会,每天对义教段书面作业总量进行监测,达标率均位居嘉兴前列。

人才引育

师资队伍更优秀

【看点】

在平湖,有这样一位基层教师,她30多年钟情中国航天教育事业,牵线成立首个位于乡村的综合性航天科普馆——中国航天科普馆,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她就是2023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年度人物、第九届嘉兴市道德模范姚爱英。近日,她荣登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姚爱英是无数基层奉献者的缩影。去年12月,在“平而不凡,大爱感动”第四届平湖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实小教育集团黄姑学校教师吴叶峰获评诚实守信道德模范。11年来,她坚守承诺,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改进融合教育教学方法,点亮了重残儿童生活学习的希望。正是在这样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的接力下,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盘点】

教育工作者是时代的燃灯人,成就着无数人的梦想。市教育局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升教育管理队伍素质。合理规划招师计划,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优秀教师流动机制,优化集团内师资配置和教师团队梯度建设。

强化教育事业人才支撑,持续加大人才招聘力度,不断激发“人才引擎”澎湃活力。提早启动教师招聘,密切与华东师大、陕西师大、浙师大交流,2023学年新招聘教师177名;建立平湖籍大学生资源库,与高校合作委托定向培养教师13名;推进2个“平湖市教育局嘉兴大学博士工作站”建设,柔性引进在职博士12名。去年9月,率先启动2024学年第一轮校园招聘。前期,通过积极与市委编办、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对接,争取编制计划及政策引导。后期,通过加强多部门协作,积极与招聘地高校对接,建立高校就业联络站,合力解决教育人才招引难题,并为下一步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更多平台。

过去一年里,市教育局承办1场全国研讨会、2场全国技能大赛以及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大会等省级会议,6人获全国一等奖、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高层次平台展现平湖风采。设立1000万元规模的润泽教育基金,用于奖教、奖学,全年获评省师德楷模1名、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1名、省教坛新秀4名、正高级教师5名、第四批嘉兴市教育领军人才2名、嘉兴市优秀教师12名、第十四批嘉兴市学科带头人49名,获评数量均居嘉兴前列。

软硬兼备

发展环境更优化

【看点】

世外经开小学的前身是钟埭中心小学城北校区,存在教学设施陈旧、专业教室稀缺等问题,加上近几年新生报名数量日益增加,老校舍现有的32个班级已无法满足学生入学需求。新建校舍按照I类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建设,共建有42个班级。建成后的新学校不仅教学环境有显著提升,还拥有屋顶露天小剧场、体育馆、校园文化共享中心等一系列专业教学场所。

新建校舍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约2.3万平方米,地下停车位近500个。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不仅让学校的场馆更多、学生的学习环境更舒适,对周边交通和家长接送也大有裨益。

【盘点】

“校园环境更美了,上学也更方便了。”在过去的一年里,这是学子们最直观的感受。为主动应对中小学新生入学高峰,市教育局创新定制公交,奋战20天改善东湖小学文欣校区断头路,建设临时停车位95个,稚川学堂小学部12个班提前招生,毓秀幼儿园等6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810个,满足学生就近就便入学需求。

此外,市教育局在教育资源供给上不断扩大,开工技师学院扩建一期等7个项目,投资8.32亿元;完成新华爱高改造三期等4个项目,投资3.6亿元;超额完成14所中小学222间厕所提升改造……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舒适、更具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满足感和自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市持续推进毓秀幼儿园、曹桥启稚幼儿园等一批学校扩容项目的启动、开工、建设和投用,加快推进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去年,我市持续推进“教育共富”省级试点,构建“学历+技能”双提升“1452”教育工作体系,“增财实学”平台获评全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经验做法被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刊发。在知识和技能的驱动下,一大批企业员工、新型农民、社会人员不仅“脑袋富”了,也带动了“口袋富”。

2024-02-0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28089.html 1 3 改革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