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市两会行进的鼓点,昨天,作为政协委员的我来到会场报到,又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大家踏着铿锵的脚步而来,自信而坚定。
我也如是。回望这两年的履职路,言微意深。履职之路的开始,我便将目光聚焦在了养老事业的发展上,作为新闻工作者,记得当时在编写一篇稿件时,内容里提到了我市的老龄化程度非常高。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政协委员能做些什么?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等,我了解了我市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遇到的难点堵点,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认真思考,提出了自己的首篇提案——《关于让更多家庭养老人员健康养老的建议》。此后,我将委员的角色带入日常工作,工作中格外留心“群众琐事”,先后提出了《关于优化购车补贴发放的建议》《关于加强对企业、个体工商户预付费项目管理的建议》等多个提案和社情民意。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牵挂”,并发挥作用,助力解决,是政协委员的“天职”。今年,我发现不少委员将目光从聚焦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到了城市发展的软件提升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上。在预备会议前,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对自己本次带来的提案进行热烈讨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何提升场馆、设施运维能力;如何解决当前青年人婚恋难问题……委员们从各自工作实际出发,把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百姓生活中的痛点带到会上,集思广益,让城市“发展恒进”与“民生恒暖”齐头并进。
与时代同频,与群众同行,是身为政协委员不变的诺言。政协委员, 这个身份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身为记者,同样需要铁肩担道义。因此对我而言,两种身份,同样的职责如山。对其他委员而言,又何尝不是呢?每一份切中发展要点、提准整改思路的提案背后,每一则反映百姓心声的社情民意背后,是大家步履不停走部门、访群众的结果。只有脚步往下迈,离群众越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民声,提案也会更丰满有力。
在工作中履职,在履职中成长。我的主业是记者,同时又是政协委员,用手中的笔为杠杆,以政协为支点,撬动履职担当,找到两种身份融合的“最优解”,对我来说,是硬任务。我想,对其他委员来说,也是这样的吧,在岗位上争先,在履职中进步,相信,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