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良
春节临近,我市各大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一派火热,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化特派员”陆续走进各村社,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文化指导服务,为基层群众带去精彩纷呈的节前文化盛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如何筑牢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根植乡村文化基因,助力农民精神共富?去年开始,我市探索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统筹全市优秀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村社技能人才,组建起了一支20人的文化特派员队伍,派驻各村社开展结对帮扶指导,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也为挖掘传承优秀本土文化“点灯”。
文化特派员带着解读文化、发扬文化的使命,走进村社基层,以一颗饱含着为繁荣基层文化、促进和谐发展的热忱之心,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将文化送上门,送到群众当中,激发基层文化活力。不少文化特派员还以创新创业之举,让文化融入乡村生活,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如曹桥街道的马厩村,是平湖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的古村落之一。去年以来,该村在街道文化特派员的指导下,通过挖掘马厩村特有的“桥文化”“马文化”“赛艇文化”等,结合丰富的生态资源、水乡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把千年古镇打造成了集文化、休闲、观光等业态于一体的高质量乡村旅游目的地,让来到马厩村的游客可以根据需求,享受到公共文旅、休闲购物、体育运动等多种服务。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平湖的许多乡村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就蕴藏着最朴实真挚的特色文化内涵,亟待我们去挖掘和传承。而一个地方乡村的文化资源和潜力被激发后,不但有助于民俗文化的发扬发展,更能让当地群众在身体力行中增强文化自豪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特派员本质上还起到了一种“纽带”作用,他们能让人与文化“同频共振”,唤醒更多乡村的文化美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共同富裕的画卷才富有神韵。为村社派驻文化特派员,通过持续的文化帮扶指导,必将有效推动基层文化生产、文化供给、文化服务“三提升”。
当然,要让文化特派员充分发挥作用,需要相关部门在体制机制上提供保障,更需要文化特派员“心”下基层,真正结合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和特色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文化、种文化、创文化等活动,厚植乡村文化发展土壤,增强镇村社文化“造血”功能,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