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根植文化基因 助力精神共富

平湖“文化特派员”在行动

■记者 荣怡婷

本报讯 “初学者在练习书法时要注意笔头抵住纸面,垂直着写。”“推笔时要利用好顿笔之后的反弹力,以免破坏锋面。”……近日,一场书法指导活动在当湖街道南市社区文化家园展开,文化特派员潘国平正从写字姿势、运笔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现场,前来参与的孩子们个个挺直腰板端坐在位子上,一字一行临摹练习,劲头十足。

南市社区自2012年开办“墨香学堂”义务书法培训课堂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已培育出一大批书法爱好者,是远近闻名的“书法村(社区)”。但这几个月,由于社区原来的书法老师退休,来练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一度出现“断档”现象。“我学习书法已经有30多年了,既然社区有需要,那我义不容辞!”潘国平说。他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进一步培养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南市社区“书法村”的“招牌”持续焕发生机。

写书法、诵国学、制绒绣、听戏曲……这段时间,全市各大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一派火热,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化特派员”陆续走进各村社,开展驻村指导工作,为基层群众带去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他们中,有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教师,也有企业负责人、法律工作者。虽然身份职业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文化领域具有一技之长,且都饱含着一颗为繁荣基层文化、促进和谐发展的热忱之心。“以前我只是一名文化爱好者,如今被赋予‘文化特派员’的身份,让我在从事基层文化传播工作时更有底气,也更有动力。”自从加入了文化特派员的队伍,职业中专教师黄伟慧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份归属感,也无形之中扛起了一份责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渴望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优质的文化活动。2023年,我市在统筹全市优秀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村社技能人才,组建起了一支20人的文化特派员队伍,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乡村文化注入了“灵魂”。“以前,村里文化活动都是由村干部或者村民自发组织,只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现在,通过建立文化特派员制度,让优秀资源向基层倾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特派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走近群众、走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也有助于其发现并解决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难题,是文化服务与发展的“双向奔赴”。

接下来,我市将以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等阵地为依托,结合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和特色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宣讲策划、文化业务培训、阵地管理提升、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等工作,打造形成具有平湖特色的文化特派员品牌。

2024-01-17 根植文化基因 助力精神共富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21391.html 1 3 平湖“文化特派员”在行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