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高 洁
通讯员 倪春军
本报讯 “安装了路灯,晚上出去散步就不怕黑了。”夜幕降临时,曹桥街道马厩村红马至荷花堰路段一盏盏路灯亮起,村民交口称赞。这一声声称赞的背后,是我市积极探索“驻网办事”制度,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的生动实践。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四下基层”的具体要求,探索“驻网办事”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推进基层治理观念“迭代升级”中解民忧、暖民心,去年9月以来实现信访积案清仓见底,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100%。
“有问题,找老金!”金秀平是一名党员,也是马厩村第二十三网格的网格员,网格里的村民遇到问题,都喜欢跟“老金”说一说。前阵子,就有不少村民陆陆续续跟金秀平反映,红马至荷花堰路段连接着主干道,是附近村民每天生活、工作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没有路灯,一到晚上,道路一片漆黑,夜间出行极为不便,且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了解村民的诉求后,金秀平第一时间上报给了马厩村网格指导员。
“需要进行亮化的路段具体有多长?”“安装新路灯的时候会影响车辆通行吗?”……几天后,在马厩村党群服务中心网格议事厅,全体村干部、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和群众代表聚在一起,围绕道路亮化问题进行协商。听了村民的诉求,就要以行动回应百姓关切,但购置一批新路灯对一个村集体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何既能满足群众需求,又能减少投资?议事厅里,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决定让村里的退役路灯再“上岗”。
原来就在前不久,村委会至金龙浜路段提档升级,更换了近50盏太阳能路灯,与即将实施这一亮化路段所需灯型、数量等相符。经技术测试,更换下来的路灯完全能满足这一路段的亮化需求。于是马厩村决定拆旧再利用,这样既达到了亮化目标,又能实现资源再利用。目前,所有路灯已安装完毕,缓解了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隐患,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
“办实事、解民忧”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驻网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解决群众关心“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才能全力推动主题教育落地见效。红马至荷花堰路段完成道路亮化后,马厩村依托“驻网办事”实地走访了其他网格的村民。“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村民都有类似的需求,所以我们后来又争取到了140多盏退役路灯,用于村道的道路亮化。”马厩村党委书记姚健说。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702个“驻网办事”网格,累计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1530余个。“我们将持续深化‘驻网办事’制度,将其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长效机制在全市进行推广,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组织一科科长顾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