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徐玉霞
实习生 汤书睿
通讯员 钟佳慧
他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山林,脑海里印着深山的一草一木,守护着独山的百亩山林,用青春热血与青山相依相伴。
1979年,24岁的胡木根第一次跟随岳父上山护林。40多年过去了,“小胡”变成了“老胡”,鬓角多生白发,皮肤也晒得黢黑,他却仍坚守在独山上。
一身迷彩工作服帽、一套巡山工具、一辆三轮电瓶车是胡木根的全部“家当”。每每他弯腰作业时,从远处遥望,似乎早已与这百亩山林融为一体,只有衣服上的“森林消防”袖章十分醒目。巡山的工具简单而又实用,惯常带着的就是镰刀、铁锹、扫帚以及蛇皮袋。镰刀用来割草、除藤,铁锹除了种树外,还可以清理排水沟里的杂物。
数以万计的日日夜夜里,他每天早上雷打不动6时准时出门,带上巡山工具,开始自己一天的护林工作,查看树木、清除杂草。遇到下雨天,经常一身泥泞。寒冬腊月里,山风格外凌冽,“走一走很快就暖和了。”胡木根说,山上的每个角落已经走了千遍、万遍,每一点“风吹草动”,他看一眼就知道了。
“最近这几个月落叶多,防林火很关键。”多年的巡山经验,让胡木根对每个时间节点都格外敏感,“现在林子密度越来越高了,不注意丢个烟头,就有火灾隐患,巡林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前几年,还有人在山上张网捕鸟,他看到了,就会上前阻止。还有在山上扎帐篷露营的,他也不放心,总要隔个把小时就去看看。
他对每一块山林的位置、面积、林木种类等森林资源状况都了然于胸。在独山南山脚下,有一块对胡木根来说特别的地。“别人总说树木在这里种不活,我偏不信。”于是,他自掏腰包,买了树苗,用铁锹一点一点挖坑、种树。夏天,树木缺水了,他就下山挑水;冬天,怕树苗冻坏,他就给树苗做好保暖工作。一年下来,存活的树苗不多,第二年,他就再种。如今,十来年过去,曾经贫瘠的十来亩山地已呈现出一番绿意盎然的景象。
虽然没有同伴,但胡木根依然能够在林子里找到不少乐趣。“每天都有小鸟和树作伴,时不时还会有刺猬、野兔,感觉巡林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胡木根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山上的秋天,不仅因为此时气候最为舒适,更因为落叶掉在地上,人踩在上面沙沙作响,仿佛是在与树木对话。
“40多年的护林工作,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再苦再累都值得。”胡木根说。朴实的话语,是他对这片山林的深情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