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荣怡婷
“如果有千万次的失败,那就有千万次的坚持。”对于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的教师吴叶峰来说,12年送教上门的艰辛历程,让她经历过无数次失败,见证过诸多悲欢离合,但也让她更加坚定要为重残儿童托起“上学梦”的决心。
2012年,市教育局面向全市中小学发出“关心关爱特殊孩子”的倡议,吴叶峰响应号召,开始为施教区内的8名重残儿童送教上门。作为一名奋斗在基层教学一线的党员教师,吴叶峰拥有丰富的普教经验,但是特殊教育却是她从未涉足的领域。没接触过怎么办?只能边送教边学习。那段时间,吴叶峰和同事两人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提前和家长做好沟通,对孩子的病情、性格等进行记录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翻阅各类特教资料,给每个孩子量身制定教学方案。
“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见到这群孩子时,他们脸上羞涩惊慌的神情以及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回忆起最初的送教经历,吴叶峰记忆犹新。这群孩子有些存在智力障碍,有些患有身体残疾,他们不会表达,但当这群“折翼天使”望向你时,眼中饱含的渴求和不舍是不会骗人的。就这样,这位特教路上的“新手”老师,怀揣着“让每一个重残儿童都有学上”的信念,开启了她的送教上门之旅。
然而,重残儿童情况错综复杂,给他们上课并非易事,有时候一句最简单的“老师好”就需要吴叶峰一遍又一遍地耐着性子去教。她清晰地记得独山港镇赵家桥村有个无法正常行走的孩子小惠(化名),她患有语言障碍,对于再普通不过的一句问候,小惠都要学上半天。为了能让小惠清晰发音,吴叶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海苔放在孩子鼻尖,让她用舌头去触碰,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舌头和肌肉。久而久之,小惠也能说上些简单的词句了。
12年来,有的孩子毕业,有的孩子离开,也不乏新的孩子加入,但是吴叶峰始终坚守承诺,陪伴在每一位孩子身边。看到他们从最初只能学习说话、用筷子,到后来会认数字、辨颜色,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让吴叶峰感受到生命带来的最原始的触动。
一分坚守、一份奉献,最终汇聚成爱,画出送教“同心圆”。如今,在吴叶峰的影响下,送教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她们给重残儿童送知识、送温暖、送关爱,点亮了重残儿童家庭的希望与未来。“行者,爱无限。我们的送教行动不会停步,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力量能够加入进来,为这群孩子送去帮助与关怀。”吴叶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