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张宇青
通讯员 徐冰艳
本报讯 近日,嘉兴市总工会与嘉兴市科技局联合发布文件,正式宣布了15家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命名,我市2家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列其中。
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的田俊凯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就是命名入选的其中一家,是以金平湖工匠、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工程师田俊凯的名字命名的,现有7名成员,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技师5名,金蓝领1人。
“我们工作室会定期举行技术交流会议,通过师带徒传承技能,不断为公司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贡献力量。”田俊凯说,工作室成立后,根据生产实际遇到的问题,服务于企业,比如UOP丙烷脱氢装置达不到设计产量且消耗过大的问题,工作室通过六年时间多个课题的深耕研究,完成了技术性的改革,帮助公司实现达产量产、大幅度降本增效的目标。还有核心催化剂的“卡脖子问题”, 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依托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催化剂作为替代,突破了以往专利供应商的垄断,将价格降了下来,彻底解决了垄断的催化剂的核心问题。
据悉,田俊凯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为公司解决40余项技术改造难题,每年可为公司降本增效8000万元,累计授权专利20余项,国际专利4项。
同样命名入选的还有嘉兴高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甄万清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以嘉兴市劳动模范、嘉兴高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甄万清的名字命名,现有10名成员。该工作室主要负责公司技能人才的培训和产品研发的创新。他们秉承“高要求、正能量”的价值观,发挥技能人才的优势,针对公司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科研攻关,推动产品迭代升级。通过他们的努力,公司在功能性氟树脂薄膜领域逐渐确立了领先地位。
培养一个人,带动一大片。以高技能人才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在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市总工会一直致力于深化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通过一个带头人引领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孕育一批人才,使劳模工匠在培养人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凸显。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和16个嘉兴市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已经成为了我市高技能人才发挥创新才能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