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雨婷
【奋进故事】“走,去博物馆打卡。”“博物馆展览又上新了。”……走进博物馆,成为平湖群众这两年最热衷的文化活动之一。赏珍贵文物、看一回展览、品一方文化,这些如今都能在平湖市博物馆新馆集成体现。一座新馆,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彰显了平湖文化事业高质量建设的力度和决心。
从原来的占地5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到如今的占地31.2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从原来的2个展厅到现在的11个展厅,于2022年9月建成使用的平湖市博物馆新馆无疑给了平湖人民一个大惊喜。“老馆地方小,博物馆的功能没有全数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也不是特别高。”原平湖市博物馆馆长杨根文经历了博物馆三次变迁历程,于2000年投入使用的青少年宫旁的新华路馆,是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馆,但他并不讳言老馆的短板。在他看来,博物馆兼具收藏、保管、展示等功能,但碍于场地空间有限,原博物馆的展示功能有所弱化,以至于此前老馆年入馆参观人数平均为2万至3万人次。而新馆投入使用一周年便达到了14万人次,这数倍之差,便能看到平湖人民对于博物馆新馆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在2016年启动谋划的时候就将新馆的建设定位为‘省内一流、全国领先’,按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标准推进。”杨根文说,因此建成之后便是当时嘉兴最大的县市级综合博物馆。外观大气磅礴、内部功能完备、展陈精心打磨,是新馆留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金平湖——平湖历史文化展》《庄桥坟遗址考古展》等5个常设展览,让平湖人民在这里感受到了平湖悠久的历史文化;6个临时展厅按照观众需求,先后开展了海南黎族纺织文化展、青田石雕艺术展等其他地区优秀文化,让平湖人民感受多元文化的饕餮盛宴。不仅如此,馆内新增的少儿互动展示区、报告厅、少儿(文博)书吧等文化活动空间强化了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让博物馆与观众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八八战略”指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从老馆到新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如今的平湖市博物馆不仅是平湖的地标性文化建筑,是平湖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平湖建设中的重要成果,点亮了这座小城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平湖实践】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平湖文化建设一直步履不停、攀登不止。
平湖以“品牌化发展、项目化推进、矩阵化覆盖”的理念,总结提炼具有高度地域文化辨识度的县域精神品牌——“平湖后生”,精心打造了爱学习、好宣讲、乐奉献、慧阅读、善治网、优文创等“平湖后生”六大子品牌,全面推动文化平湖建设各项成果走进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
文化平湖建设,实打实,看得见。以“平湖后生”品牌建设为引领,平湖纵深打造普惠型的文化“新场景”,持续优化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总分馆建设体系,已建成智慧书房21家、礼堂书屋44家、乡村书吧22家,同时依托“文明友邻汇”阵地,延伸文化服务空间,在群众家门口建成111个“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化阵地以“零距离”的方式浸润百姓生活。
文化有基础,更有活力。为推动群众文化生活“活”起来、“乐”起来,在推进文化阵地全域覆盖的基础上,平湖还紧盯群众所需所盼,强化文化资源均衡布局,城乡常态化同步推动“我们艺起来”公共文化服务、“乡音弥漫”农民读书会、“龙舞九彩”精品舞龙展演、“文艺星火赋美”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积累人气、带动人流,让人民群众尽享美好文化生活。
【再启新程】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春风:近年来,平湖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持之以恒推动文化平湖走深走实。我们回望历史、面向未来,充分挖掘平湖优秀历史文化,以“叔同精神”为引领,创新打造了“平湖后生”系列品牌,不断丰富“平湖后生”精神品牌,全力优化“均衡配置”内容供给,全面打造“多元协同”文化空间,以可感可及的文化成果丰富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以“平湖后生”系列品牌为抓手,做实“硬件”、做深“软件”,持续推动本土文化挖掘创新、加大文城融合推进力度、构建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激发文化平湖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