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科技平湖

外资研发中心为何纷聚平湖

■记 者 汤智娟 通讯员 胡轶岚 张 展

56家!这是在嘉兴乃至全省处于领先的一个新数字,这是企业科研创新的一个新刻度,这是由“制造”到“创造”的一条新赛道。

56家!他们有着一个同样的心脏——创新驱动;他们有着一个同样的名字——外资研发。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这是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的一个目标;“争当科技创新‘践行者’”,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承诺。市科技局胸怀目标、践行承诺,当好科创服务的主力军,加速推动外资研发中心集聚创新发展,为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水平、助力产业链创新链高水平发展贡献了实打实的科技力量。截至9月底,我市累计拥有各级企业研发中心325家,其中外资企业研发中心56家。

外资研发中心缘何纷聚平湖、创新不歇?“平湖有着外资企业集聚的基础优势,以及产业链和区位优势,这是培育外资研发中心的有利条件。”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传保的话打开了这个问号,也打开了外资研发“滚雪球式”集聚的平湖战略。

培育+服务

锻造一张科创“金名片”

今年5月底,嘉兴市级企业研发中心认定名单公布,我市申报的“汉希科特MEMS传感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成功列入其中。“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肯定与鼓励,未来我们定将全力以赴,研发更多实用成果应用到相关产业领域,向着更高一级的研发中心阔步迈进。”汉希科特半导体技术(平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汉希科特半导体技术(平湖)有限公司是德国汉希科特应用研究院在全球的第一家海外市场拓展机构。为进一步发挥汉希科特在MEMS(微机电系统)制造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促进相关领域人才、技术以及创新成果等向平湖集聚,自企业落地以来,市科技局一直保持着与企业的常态沟通对接,引导企业开展外资研发中心申报认定。局分管领导曾多次携业务科室上门辅导,为研发中心的成功申报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家外资研发中心,就是一张科创“金名片”。对于拥有“连续23年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头衔的平湖而言,打造更多像汉希科特这样的“金名片”,有优势却也有挑战。“外资企业虽然在研发投入上相对更大,但是也存在对科技扶持政策不熟悉、申报认定积极性不高、研发经费归集不规范等问题,这也导致了一些有研发实力的外资企业无法享受到相应补助政策。”市科技局综合计划科科长潘国浩介绍说。

为鼓励更多外资企业因企制宜建立外资研发中心,开展高水平创新活动,今年4月市科技局专门印发了“破难奋进年、服务优化年、队伍提升年”行动方案,在全局开展“三个年”服务专项活动,并成立外资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工作专班,特别对“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涉及企业进行针对性走访调研,为其提供申报培训、政策宣讲、疑难解答等全方位科技“店小二”服务。“在实地走访、数据对比的基础上,我们摸清了现有外资企业底数,并通过系统梳理进行梯度培育,对于无研发机构的列入培育,已建外资研发中心的则辅导其晋级。”潘国浩介绍说。

目前,市科技局已建立了2023至2025年各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库名单,由局领导带头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指导服务,坚定企业扎根平湖、创新创造的信心,外资企业也逐步实现了从“要我申报高企”到“我要申报高企”的思想转变。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已完成新认定嘉兴市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1家、嘉兴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5家(其中外资4家),申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其中外资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7家(其中外资3家)。无论是认定总数,还是申报总数,均走在嘉兴市前列。

生态+人才

铸造一条科研“产业链”

今年3月,考泰斯亚洲技术中心迎来盛大开业,这是继2019年考泰斯(平湖)塑料技术有限公司投产后,德国考泰斯在中国的又一战略布局,也为平湖汽车产业生态“品牌化、高端化、智能化”再添活力动能。“平湖给予了我们最贴心的研发服务,我们也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推动传统领域汽车燃油系统制造升级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研发取得新突破,努力为平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考泰斯亚洲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哪里科创生态好,意味着哪里就有生命力、就出生产力。外资企业加仓投资、外资研发中心增强研发力度背后,与平湖不断优化的科创生态密不可分。“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平妈妈’式暖心服务为外资研发创新工作保驾护航,推动更多高水平创新成果在平湖落地开花。”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和产业科科长沈雪玲介绍说。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数据显示,眼下长期在平工作的外国人超500人,外国高端人才占比高达40%,而他们也正是全市各级外资研发中心中的主力军。为充分激发这部分人才内在潜能和创新力,让其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地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市科技局下足了服务“真功夫”。建成平湖市涉外管理服务中心,提供外国人来华工作和居留证件“一窗办理”;统筹24个涉外部门入驻涉外管理服务中心,围绕七大类居住生活需求提供涉外“一站式”服务;打造“海外工程师全周期服务”场景应用,为海外工程师来平工作提供“全周期”服务……通过对科创生态的持续优化,外国高端人才乃至全市各类研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迸发,驱动着各类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释放更多创新活力,离不开标杆引领。“平湖现有不少在科技研发方面较为领先的外资研发中心,对企业加快创新进程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沈雪玲说。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利用各类培训会、政策解读会等契机,积极组织各级先进外资研发中心开展创新创造经验分享,激励更多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酝酿更多科技研发新成果。

与此同时,瞄准“四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把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持续活跃科创生态。针对当前“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企业无研发机构”的情况,组织开展清零工作,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聚力壮大外资领军企业队伍,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头部外资科技企业,带动本土及长三角企业参与相关产业链协作配套,助推创新成果“多点开花”。

激励+奖励

打造一套科技“新政策”

“这几年除了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的升级,平湖的科技政策也给到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激励,让我们的创新创造过程倍增动力。”浙江菲斯曼供热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负责人说。作为供热、制冷领域的气候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菲斯曼于2017年落户平湖经开,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7000万元。

创新研发离不开资金“活水”。深谙这一点,近年来市科技局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不断优化调整各类科技创新奖补激励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提升创新效能。今年2月,按照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总要求,市科技局启动了新一轮科技政策修订工作。“我们认真梳理分析了原有科技政策,并通过入企调研方式,了解企业诉求,融入政策修订,进一步提升对外资研发机构支持的精准度。”市科技局综合计划科副科长戴亮介绍说。经充分调研、反复论证修改完善后,今年6月中旬,《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金平湖璀璨明珠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科技新政”)正式出台。

与原科技政策相比,“科技新政”紧紧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体目标,优化科技发展资金重点扶持方向,重点在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首次针对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制定不同方式的奖励办法。比如,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海外研发机构、国际联合实验室,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外资研发中心,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对企业将研发机构迁移至平湖境内,当年研发机构分别达到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认定条件中关于人员、设备、场地方面同等标准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迁移奖励75万元、50万元、25万元。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为帮助创新主体特别是外资企业和科研人员深入理解“科技新政”内容,市科技局还依托日常帮扶联系、企业服务直通车直播平台以及报纸、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对“科技新政”进行解读,全面激发外资企业研发热情,加速布局研发中心,吸引更多人才、产业、平台等优势资源向平湖集聚,共建共享开放协同的科创生态。

创新不止,服务不息。“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注重外资研发中心的培育和建设,持续提高外资企业创建研发中心的积极性,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推动外资研发中心更好融入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发挥更大作用。”程传保这样表示。

2023-10-25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96326.html 1 3 外资研发中心为何纷聚平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