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倪雨伦
本报讯 今天,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强调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保护好灾害脆弱群体,加强防灾减灾中的韧性建设。
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火灾、地震、水灾、台风等灾害时,该如何应对?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科就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发生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做?地震的发生会带动房屋等建筑物的晃动,从开始到晃动结束时间大概在十几秒到几十秒,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并充分利用这十几秒的黄金逃生时间,找到安全的避难所。那么如何寻找合适的避难空间?对于室内而言,承重墙墙根、墙角等处都是较安全的避难空间。而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等都是屋内最不利避难的场所。发生地震时如果身处室内,寻找跨度小的地方也十分重要,如衣柜墙脚旁、桌子下、厕所等。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室外,则要跑向没有电线杆和大树的空旷地区,避开高大建筑物、高耸危险物等。找到安全避难场所后,我们要保护好头部等关键部位,并保持口鼻呼吸畅通,同时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火灾是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大到学校、商场,小到我们个人家庭中,电线短路、煤气泄漏等都会引起火灾,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要如何应对?首先我们要寻找可用的毛巾、口罩、衣服等,并洒上足够的水,将口鼻捂住,防止浓烟呛鼻。如果不幸身上着了火,要第一时间熄灭身上火源,可以立即脱掉着火的衣服,或者通过在地上打滚将火熄灭。由于火灾蔓延速度较快,一定要寻找时机逃生,可寻找楼梯、应急疏散通道等逃生,切忌乘坐电梯,更不可因贪恋财物而耽误逃生时间。
灾难的发生往往无法预料,生活中有许多灾难隐患,无论遭遇何种灾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积极寻找应对的办法,将灾难带给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