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澄蓉 通讯员 高 洁
本报讯 昨天,记者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看到,呼吸科、儿科等科室的门诊处排起了长队。由于季节变换及长假扎堆出行等原因,近期呼吸道感染病人较多,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小孩等成为易感染人群。
“之前有点鼻涕、咽喉痛,今早出现了发热、乏力的症状,怀疑感染了流感,因此到医院确诊一下,对症下药。”在队伍中焦急等待的林师傅告诉记者,长假期间举家出游,回家后已经有家人出现了不适症状,他是症状最严重的一个。记者从医院了解到,目前呼吸科门诊日接诊量突破100人次,住院部也是满员状态。
流感来势汹汹,那么,到底什么是流感呢?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许斌浩介绍,流感就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一般在秋冬季节交替高发。感染后潜伏期临床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咳嗽、咽痛,肌肉和关节痛等。流感大多为自限性,但老年人、小朋友、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容易出现重症情况。“从就诊情况看,今年与往年略有不同,就诊人数呈波浪状起伏,节后又迎高峰。”许斌浩说,流感病毒经常变异,有很多种分型及亚型,故得过病也没有终生免疫情形,最直接的预防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据悉,疫苗是根据病毒的变化每年更新,接种疫苗可以减少并发症和重症率。
除了流感以外,秋季也是小朋友过敏、鼻炎等问题的高发季节,而这个秋天特别需要注意的还有支原体感染。记者从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最近由于支原体感染引起上、下呼吸道问题的小患者数量不少,目前这里的儿科24小时门诊接诊量在400到500人次,住院部也满负荷运转。“支原体感染的典型症状就是没有常规的感冒症状,直接突发高热,身体出现发热引起的肢体酸痛、无力。”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沈健介绍说,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感染后部分会出现耐药性,小朋友受年龄限制,可用的药物范围有限,一旦出现耐药性治疗起来会相对复杂一些,而成人受其影响就会小得多。
沈健建议,无论是预防流感还是预防支原体感染,都要注意呼吸道的防护,戴口罩、勤洗手、注意社交距离等卫生小知识依旧是保护大家远离秋季疾病的“法宝”。与此同时,建议家长在这段时间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和人多的地方去,在家也要注意通风消毒,以免交叉感染,如果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要及时与抵抗力较弱的其他成员暂时分居,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