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人文

说古道今王盘山

■ 顾北台

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浙政函〔2020〕124号)《关于建立平湖市王盘山省级海洋自然公园的批复》,同意建立平湖市王盘山省级海洋自然公园的文件发出后,王盘山一度引起了大家关注。

王盘山位于乍浦南海域,是杭州湾中部潮流沙脊群发育地之一,也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繁殖、育幼和栖息场所,拥有鲳鱼、刀鲚、凤鲚、鲥鱼等重要经济渔业资源;也是杭州湾原生态无居民海岛群和杭州湾岛屿鸟类栖息地,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十分独特。王盘山建立省级海洋自然公园,对于促进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说到王盘山,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王盘山岛群的一些基本情况。王盘山亦叫玉盘山、黄盘山。位于乍浦城区东南27.15公里海中,其实现在的王盘山由上盘山、劈开山、下盘山、堆草屿、无草屿5个小岛组成,乍浦当地渔民称之为五虎山,总面积为0.161平方公里,均为基岩海岸、小湾顶砂砾和滩窄。其中上盘山、劈开山在西,呈南北排列;下盘山、堆草屿、无草屿在东,呈南北排列。古人往往把上盘山当作王盘山,《乍浦九山补志》记载:“海中诸山凡四,曰菜荠山、外蒲山、黄盘山、斗牛山。”《乍浦九山补志》似乎也把上盘山当作王盘山,下盘山当作斗牛山。但是下盘山是一个接近圆形的岛屿,显然不是斗牛山。《乍浦九山补志》引用《宋志》:“又有三十六沙、九涂、十八滩,及黄盘七峰布列海堧,今悉沦于海。”《乍浦九山补志》引用《宋志》这个记载说明,古人知道王盘山并不是一个岛屿。《乍浦九山补志》在讲到斗牛山时说:“黄盘石壁,晴或可望而得,此山非目力胜者不见矣。”

确实,在王盘山东,天气晴朗时能够看到另外一个岛屿,根据卫星地图,此岛叫“野黄盘山”。野黄盘山有两岛组成,呈斗牛状。光绪《平湖县志》及《乍浦九山补志》:“《程志》云,亦与独山相对,山处洋水甚深,水族所聚,渔船日乘潮一往,时见蜃气,多可怪状。”清卢奕春在道光年间作《乍浦纪事诗》第97首“斗牛山下纲齐牵,捞捕远来石断边。风怕太狂潮怕大,全家生计一渔船。”有题记说:“斗牛山在大海中,此山洋水甚深,水族所聚,渔船日乘潮一往,谓之捞捕。又有牵纲、石断诸捕鱼法。”根据上述材料中描述的距离,斗牛山一日才能一往,根据距离,也应该是野黄盘山。

同时,根据《中国科学》1987年11期《杭州湾北岸全新世海侵后期的岸线变化》的研究成果:在汉代,乍浦一带山地南侧(现今杭州湾中)已有人居住;当时古海滩的前缘为王盘山,是东晋屯兵地,因此晋朝以前,这一带的海滩已经形成。并认为全新世海侵以后,长江三角洲的南砂咀曾在长时期内一直伸展到王盘山。按过去所有论证王盘山连接长江三角洲南砂咀(岗身)的主要依据是南宋绍定(1228-1233年)常棠所撰《橄水志》卷五古迹篇中一段文字,原文为:“秦王石桥柱,在秦驻山背,旧传沿海有三十六条沙岸,九涂十八滩,至黄盘山上岸,去绍兴三十六里,风清月白,叫卖声相闻。始皇欲作桥渡海,后变洗荡,沙岸仅存其一,黄盘山邀在海中,桥柱犹存。淳祐十年,犹有于旁滩潮里得古井及小石桥大树根之类,验井砖上字,则知东晋屯兵处。”

王盘山的上盘山,岸线长0.65公里,面积0.013平方公里,海拔20.5米,西南至东北走向,中有深槽7处,分为上盘、抛舢板、洋力士、东叶子、石笥等小岛,潮落可走通。

王盘山的劈开山,岸线长0.46公里,面积0.006平方公里,海拔10.1米,有深沟3条,最大的南北向深槽,宽1.5米,深15米,分东劈、西劈。

王盘山的下盘山,岸线长1.5公里,面积0.04平方公里,海拔22.8米。有环照航行灯塔1座。1991年5月31日,科研人员在主峰立王盘山群岛碑。传闻公元744年1月,唐鉴真大师第二次东渡日本,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乍浦镇志》记载,其间鉴真曾在王盘山下屿山停留。公元744年,海岸线还在王盘山一线,离对岸绍兴只有36里。明崇祯年间(约1635年),乍浦长生桥西南侧建六度庵,并塑鉴真像。

王盘山的无草屿,岸线长0.45公里,面积0.003平方公里,海拔7.30米,全为石坡,无杂草生长。

王盘山的堆草屿,露于海面的岩石岛,岸线长0.2公里,面积0.003平方公里,海拔9.5米。顶平有少许黄沙土,长少量杂草,俗称一堆草(《乍浦镇志》2011年版)。

王盘山自唐朝沦为大海中的岛屿后,人迹罕至,成为海鸟的天堂。千百年来鸟粪堆积越来越厚。1957年底,平湖县委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40条(修正草案)》,制定了粮食亩产800斤的规划,号召全县人民广找肥源。1958年1月,平湖县供销社黄山区社金家门供销站根据渔民提供的线索,到王盘山挖鸟粪肥泥,发现劈开山鸟粪最厚。黄山区动员397人参与挖运,历时50天,共挖运鸟粪肥泥4500多吨(岳士明《劈开山挖肥始末》)。

王盘山附近的斗牛山,即野黄盘山,古时属乍浦水军管辖,光绪《平湖县志》:“属乍浦营。”平湖市管辖海域1053平方公里,此岛现不属于平湖市管辖。《平湖县志》载乍浦诸山图,斗牛山在王盘山东侧,斗牛山的特征是两山似斗牛状。《乍浦九山补志》海上诸山总图也是这样表述。王盘山有5个岛屿组成,其中东侧第一个为下盘山,西侧第一个为上盘山。

历史上的王盘山周围其实还有一些岛屿,这些岛屿现在已消失。

鸭卵山,又称鸭卵岛,形如鸭卵,故名。2010年后名鸭卵屿。位乍浦城区东南4.4公里海中,面积0.006平方公里,岸线长0.42公里,海拔7.6米,顶平。岩石裸露,西北山脚有一延伸长300米的石埂,俗称鸭卵埂,潮退时,人可沿埂上岛。

小孟山,位于乍浦城区东4.25公里海中,岸线长0.58公里,面积0.019平方公里,海拔15.5米,南与大孟山相望。《乍浦九山补志》记载有计宁山。龙秋山图和晕顶山图都在海中画有计宁山。根据方位,应该是小孟山。

2010年12月至2016年2月,平湖市九龙山西沙湾海域围海填海,共造地1800多亩,并将鸭卵山和小孟山围在陆地中,鸭卵山和小孟山从此消失。

李天植《乍浦九山志》记载:“晕顶山,在高公山南,高三十丈,顶甚平。相传秦始皇东游经此,试剑晕其顶于海,今山下海畔小山即其顶。”山顶石实际是东常山的山顶石,许多人将东常山误认为晕顶山,又说试剑石在高公山。山顶石即秦始皇试剑石,即鸭卵岛。鸭卵岛岛形清晰可辨,许多地图用大字标注,为航空地标。

说到王盘山,历史上在王盘洋海域有“日月并升”和“海市蜃楼”两大奇观,特别是在深秋时节,在乍浦登山观日出时,太阳从王盘山后慢慢浮起,形成王盘山和太阳合璧。山、水、天、日一色,一片橙黄,好似黄盘浮于海中,故被称为“黄盘山”。据清光绪《平湖县志》记载,钱塘桑调元登汤山望海歌云:“浮空岛屿依微见,黄盘山似黄盘浮。”又载方元臣陈山观合璧诗云:“海底跃双丸,铜镇合玉盘。”故“王盘山”又有“玉盘山”之称。但现在常有混用的状况,“王盘”“黄盘”音近和书写方便所致,故现存古籍中都记载“黄盘山”。但近代海图中都标写为“王盘山”。而“海市蜃楼”这一景象的出现,据说是在每年春夏之交,大雨乍过,海气氤氲,登山望海偶尔会看到海里云雾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建筑庭院城池,这就是传说中沉掉了的山阳城。其实这也是一种海市蜃楼的景象。而历史上的乍浦也确有古城沉于海中的记载。

王盘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其周围王盘洋海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鳗苗的重要洄游通道和海蜇产地之一,又是浙江省青蟹苗、河蟹苗、鳗苗等的主要捕捞区之一。同时,王盘山也是乍浦至舟山渔场的必经之路,历来是当地渔民以此山为天然航海标志,作为临时避风休息的场所。王盘山作为乍浦沿海一个历史源远流长,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岛屿,又地处杭州湾北岸沿海区域,紧靠上海市,与经济发达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相邻,至少在旅游前景上,无疑是非常广阔的。

2023-10-09 ■ 顾北台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90598.html 1 3 说古道今王盘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