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徐玉霞
通讯员 顾秋叶 陶佳迪
【丰收图景】大棚里的绿意盎然
【现场采撷】一大片绿色藤蔓似悬浮在空中,定睛一看,就会发现一条条圆润且富有“腰身”的短蒲瓜隐匿在叶片中,毛茸茸的外表看着十分喜人。
最近,每天早上6时,位于新埭镇的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的短蒲瓜大棚内已经热闹非凡。工人们在大棚内分散采摘,一箱箱短蒲瓜再经过专人分拣、挑选,最后装箱。短蒲瓜是高温型农作物,在每年的5月至11月收成。因此,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在3月、6月和8月时分别种植了3批短蒲瓜,每次种植约20亩。如今正收成的这一批短蒲瓜是6月份种植的。
杭州亚运会来临之际,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负责人沈根付更忙了,园内的芦笋和短蒲瓜是亚运会的保供蔬菜,供应期间,芦笋每天的订单量在800公斤左右,短蒲瓜的订单量在1500公斤左右。“每天下午3时,园内的冷链专车就会开往宁波奉化,最大程度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沈根付说,他也始终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放在首位,科技园成立20多年来,产品从未被检出过农药残留超标。
作为芦笋种植大户,沈根付今年共种植了1100多亩芦笋,亩产在3000斤左右。“芦笋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收的农作物。现在种植的芦笋品种‘特利龙’上市早、产量高,1月初就能上市,而且‘特利龙’生产周期长,可以一直延续到11月底,比其他品种的芦笋均晚下市2个月左右,一年下来每亩效益比其他品种至少提高3000元。”沈根付说,如今,采用“一年养一次母茎”的方式大大节省了种植成本,让“特利龙”的种植效率不断提升。在成功种植之后,他也将这个品种介绍给了其他农户,并提供技术指导,带动身边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科技化的手段也为农作物增产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大棚内,悬挂着的电子屏幕上,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环境温度等信息一目了然。数字化光温湿监测、自动化水肥药操作等设施设备的运用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自从2021年对园内大棚进行翻新后,今年,用手指在手机上点点就可以实现对温室大棚种植管理智能化调温、精细化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更是解决了芦笋种植水旱轮作的难题。”沈根付说。
【记者感悟】一份绿色蔬菜的交接,一份放心的交换。农产品增收,农民喜笑颜开,带动身边农民致富的同时,也始终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人们吃得放心,农民乐得安心。
采撷好“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