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钱澄蓉
通讯员 谢雨潇
本报讯 在曹桥街道马厩村有一个人人夸赞的家庭,这个家庭有个核心人物——王付根,她在村里是“大红人”。之所以说她“红”,一方面她有着不少荣誉,除了省市县各级授予的荣誉外,还曾获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另一方面她在马厩村里干了50多年群众工作,为人热忱、处事公道,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群众中口碑良好,有一定的威信,家长里短的事,村民总喜欢找她“评评理”。
说起自己的成绩与荣誉,王付根认为这与她有一个好家庭分不开。自从嫁到马厩村后,公公婆婆就对她很爱护,面对别家都犯愁的婆媳问题,在王付根这里却显得十分简单,她与婆婆从未红过脸。公婆在世时,王付根非常孝顺,对于老人的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即使是“公要馄饨婆要面”,作为晚辈的她,都尽量满足,毫无怨言。婆婆晚年患病卧床,她就把床铺打到了婆婆的卧室里,方便晚间照料,有时候也与婆婆同床而眠,细心陪伴。后来,王付根做了婆婆,她疼爱媳妇,从来不为难晚辈,而是关心照顾晚辈,一家人和谐美满。如今孙子也到了适婚年龄,王付根总拉着儿媳妇黄华英嘱咐,以后要对孙媳妇包容一些,而黄华英则会笑着回答:“晓得了,我会学着你的样子,做个好婆婆。”
正是这样一代传一代的好家风,让王付根一家成为村民口中的“好人家”,这也让她在调解村民家长里短的事情时,更有底气和说服力。有一次,马厩村三组一户村民家中婆媳产生了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别的村民只是围观,都不敢上前劝解。而王付根知道后,马上赶到这户人家,上去劝导,抽丝剥茧,找到矛盾的根源,力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在她多次上门、分头调解下,终于解决了村民的婆媳矛盾,缓和了家庭气氛。在王付根50多年的工作中,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岁月如梭,如今的王付根已经76岁了,年轻时她曾帮助过的女孩们都做了婆婆,大家因向往这样的家庭生活,所以不约而同地主动学习她家的相处模式。如今的马厩村家庭氛围有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王付根担任网格长的马厩村三组,婆慈媳孝的家庭氛围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文明幸福家庭在村里涌现。
从一个家庭的代代“接力”,到村里家家户户的耳濡目染,曹桥街道马厩村村干部吴菊英评价说,王付根一家不仅用好家风教养着晚辈,也影响着身边的人,这已成为马厩村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