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良
随着近日当湖街道百花西村25幢1单元、2单元两部加装电梯工程地面修复施工的完成,两部电梯正式建设完成交付居民使用。今年以来,已联合审查加装电梯方案9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5%。
一部部加装电梯的交付使用,让不少的居民变“步梯”为“电梯”,实现“一键到家”,“梯”升了满满的幸福感。而每一幢既有住宅成功加装电梯的背后,凝聚的是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社区党员干部的艰辛付出,彰显的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责任担当。
住上有电梯的房子,能够轻松上下楼,这是许多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居民的“幸福梦想”。尤其对于住在较高楼层的老年人来说,电梯俨然成为“刚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既是解决“一老一小”等群体上下楼难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小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品质,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项惠及民生的工程却往往遇到政策落地难、居民参与度不高、业主意见难统一等问题。就以百花西村25幢来说,在有居民发起加装电梯申请后,因涉及道路、停车位等问题,导致加梯申请一再搁置,无法顺利开展。好在建设等部门及时会同街道、社区、施工单位、物业及居民代表一起,经数次协调及反复修改加梯方案后,通过各部门联审,才确保了加梯工程的实施。
事实上,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好事难推进,主要是高低楼层居民形成共识难、利益平衡难。这就需要我们寻求加梯这件实事的“最大公约数”。这方面,当湖街道滨湖社区园乐新村通过多次召集居民代表采取微协商的方法,最终在“费用分配、管线迁移、后期运维、住户意见”等方面达成共识。社区还在楼道内设立“加装电梯意见征求箱”,了解居民诉求,在电梯加装过程中,无论是空间有限、管道密布等整体性问题,还是噪音扰民、出行困难等个体化问题,社区均深入了解、逐一解决,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
可以这么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就像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从某种程度上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社会治理水平。逢难克难,凝聚共识,这其中的“破题之道”,需要我们紧紧发动人民,依靠人民,用群众自治来解决问题,在加装电梯的利弊得失、费用分摊、利益补偿等核心问题上,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点。
上下楼,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紧贴百姓生活的“关键小事”,也是联系群众福祉的“民生大事”。为让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更好惠民利民,今年2月初,我市修改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实施意见,对加装电梯住宅的适用范围、具体审批管理操作程序、各部门职责、电梯运行管理要求等进行了规范,充分考虑兼顾了居民不同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强了推进这项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这说明,只要坚持“问计于民”,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的热情和智慧,依靠“软治理”,就能有效化解加梯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纠纷,把电梯加装这样的民生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