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立城,以产兴城。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发展的根基。过去10年,GDP总量从85.9亿元增长到215亿元,增长了1.5倍;财政总收入从16.06亿元增长到34亿元;规上工业产值从277.69亿元增长到64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30.8亿元增长到82.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以不到全市1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将近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这一过程,是产业定位逐渐清晰、发展之路愈加坚定的过程。2017年,纳铁福传动系统(平湖)有限公司落户,这是平湖经开引进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意味着平湖经开实现了从传统汽车零部件到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的跨越;2019年,百亿项目长城汽车项目落户,这是平湖全市引进的第一个整车生产企业,意味着平湖经开实现了汽车产业从零部件到整车的跨越;尤其是蒂森克虏伯、舍弗勒、欧拓等12家全球汽车零配件百强企业的引进,意味着平湖经开汽车产业正迈向更高处……
一程又一程,一个节点又一个节点,标注着平湖经开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目前,平湖经开初步形成了以汽车整车、汽车电子、驱动电机、传动系统为特色的汽车产业集群,全区共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5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40多家,去年实现规上产值192亿元。
汽车产业的发展,昭示着平湖经开过去10年的产业发展。目前,平湖经开形成了“3+3”产业体系,即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和新材料、生命健康、航空航天三大未来产业。
追溯产业发展的源头,乃是招商引资。锚定开放型经济主航向,平湖经开深入实施“巩固日韩、拓展欧美、主攻德国”招商策略,并逐步形成了中日、中德两大国别产业园,成为平湖经开招引高质量外资的“重要窗口”和外资聚宝盆。在省商务厅印发的全省国际产业园考评报告中,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2021和2022两年蝉联全省第一,中德(平湖)产业合作园位列全省培育类园区第一方阵。
走过10年,平湖经开招商引资愈显厚重,这样的“厚重感”不仅来自高质量外资的体量和质量,目前,平湖经开全区现有规上外资企业120多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不到50%,却贡献了全区70%以上的产值与税收,亩均税收51.96亿元,远高于全市平均;更来自一份“创新力”,这份“创新力”,正加速嵌入这块土地,从毛军发院士工作站、上海交大智能光电研究院等专家机构、高校机构的落户;汉希科特中国微系统应用研究院、考泰斯亚洲技术中心等企业创新步伐加快,平湖经开产业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撬动着产业转型升级、凤凰涅槃,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家,占平湖全市总数的50%。
产业兴,发展旺,这是主旋律,也是硬道理。10年间,平湖经开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全区经济指标一路攀升,综合水平跃上新台阶,今日开发区已然站上了发展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