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向鸣霞 罗依婷
近日,省检察院发布《拒执犯罪数字监督办案指南》,由市检察院打造的“黄赌毒行政违法人员涉拒执犯罪”类案监督成功入选。这也是平湖检察创新机制深入推进检察工作的又一新成果。
有大额资金参与网络赌博,却没有能力赔偿?
2018年3月,全某在小区内驾驶电瓶车撞倒正准备出门的老李,致老李受伤构成七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全某承担事故主要责任。2019年7月,法院判令全某向老李支付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共计53万元。但是判决生效后,全某迟迟未履行赔偿责任,老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经过多次查询,未发现全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同时,因全某拒不向法院申报其财产状况,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在无法继续强制执行的情况下,2019年12月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
面对老李,全某始终声称没钱,2020年9月两人经民事调解,商定赔偿金额调整为16万元,全某此前已支付1万元,剩余赔偿金将分期支付。但万万没想到,调解结束后全某却没有履行分期支付剩余赔偿金的承诺。2021年5月,老李向法院再次申请执行。
法院通过调取全某的微信及支付宝账户流水发现,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全某资金账户出入账频繁,总额达40余万元,遂将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021年12月,该案移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有大额资金参与网络赌博,却没有能力赔偿?”承办检察官仔细审查案卷材料后,发现全某于2021年6月曾因赌博被行政处罚。
案件办理过程中,全某交代,自己沉迷于网络赌博,将父母给的原本用于支付老李赔偿款的钱,全用于网络赌博,甚至为了筹集赌资,多次编造各种理由向父母、朋友借款,导致在网络赌博平台输了近10万元。2022年8月,经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全某因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
用数据碰撞,发现“老赖”拒执行径
“当前执行法官案多人少,面对失信被执行人恶意逃避执行的情况,如何确保执行到位保障债权人权利,如何判断被执行人存在抗拒执行情况,并进行司法惩处或者移送犯罪线索是个现实问题。”出于职业敏感,承办检察官认为全某案并非个例,具备类案监督的模块化特征。失信被执行人往往被限制高消费,而赌博、嫖娼、吸毒等行为,违法的同时显然也违反了“限高令”。那么,能否将法院提供的终本数据信息,与公安机关提供的涉嫌赌博、嫖娼、吸毒而被行政处罚的信息进行碰撞,从而揪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监督线索呢?
为此,市检察院运用大数据思维,向公安机关、法院调取2020年以来行政处罚决定书、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案件信息等数据12714条,通过关键词查询,锁定被认定为无执行能力的当事人因赌博、嫖娼、吸毒被行政处罚的29人,涉及执行标的额1046万余元。
针对这29条可疑线索,该院再次调取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决定书、银行账户流水,对“涉赌资金大”“入账频繁”“流水金额大”等内容重点复核。最终,对6名涉案金额大、赌资占比高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于其余的违反限制高消费令行为较为严重的23名人员线索,依托内部线索移送机制移送民事检察部门。
收到线索后,民事检察部门当即就该线索展开调查核实工作。今年3月,该院向法院发送检察建议10件,建议根据案件情况对相关人员采取司法拘留、罚款等处罚。5月份,法院回复采纳检察建议,其中4件已执行完毕或达成执行和解,涉及标的288万余元,另有1件案件通过查询流水,已涉嫌拒执犯罪,移送公安机关。
贯通融合,合力破解拒执难题
为避免此类情形再次发生,承办检察官再次走访法院执行局,针对其未及时掌握被执行账户动态,导致遗漏被执行人可供执行或妨害执行的线索等问题短板,提出了加强对金融账户交易流水的查询、核查等针对性检察意见,法院均已采纳。
“执行难”问题一直是群众的揪心事。今年1月,市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法院,向全市发布《打击拒执犯罪行为通告》,牵头做好线索移送、数据共享、互动互联,打通业务数据查询壁垒,目前已有8条线索移送该院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