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玉霞
本报讯 近日,天空被夜色覆盖后,红新剧社的参演演员沈逸伦正步履匆忙地赶往新埭镇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即将展开一场以《驴得水》为剧本的沉浸式剧读会。
跟随他的脚步来到位于二楼的红新剧社时,已有不少参加剧读会的人聚在一起讨论剧本,演员和参与人员加起来共有20余人。“故事发生在一所叫作三民小学的学校里,共有张一曼、周铁男和裴魁山三位老师,他们看似怀揣着育人的想法,但实际都有着自己的私心,用村里的驴谎称是英语老师从而骗取一份工资。”沈逸伦拿着剧本介绍道。剧情表演设置既“心机”又富有趣味,由演员在不同的幕次、场次中随机出场。在确定的情节下,以不确定的演绎方式带着参与人员一秒进入剧情,让每个人都瞬间置身于角色的矛盾和情感变化,沉浸式体会故事里的故事。
一幕幕场景转变、一个个表演高潮,引得台下观众掌声连连。不少村社区的大学生参与其中,“没想到剧读会这么有意思,把我的情绪都带动起来了”“回去之后想把《驴得水》的电影也看一遍”,大家纷纷表示。新埭镇团委副书记杨天昊也参与了剧读会,在其中扮演“周铁男”的角色。“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剧读会,让群众在闲暇时都参与进来,起到‘精神共富’的作用。” 杨天昊说。
一场剧读会的顺利举行,离不开红新剧社背后所做的工作。红新剧社是以原有的党建展厅为基础,改造成为家门口的“党群剧场”。它以创作更加优质的品牌课程为目标,不断加强对剧本的研究,全力营造全民读剧的良好氛围。“我们开展社会性招募,邀请有丰富演绎和编导经验的老师组成导师团,在剧社进行相关的指导。形成剧社育人共同体,鼓励社员以互学的方式教授身边青年,以互助的方式影响身边青年。从无到有,现在剧社学员人数已达72人。同时,我们将党员干部吸纳进剧社,成立剧社临时党支部,每月开展学习交流。”杨天昊说。
在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露天表演、在市党群服务中心的沉浸式演出,一场场“沉浸剧学”,将参与人员引入剧情当中并引发一系列思考,满足时代需求、回应群众诉求。“我们接下来会将《驴得水》带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群众体验到不同的文化知识,提升党员、群众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杨天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