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强村富民的特色之路

■记 者 杨晨燕

通讯员 曹金凤

【示范名片】全省首批“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沈家弄村

【守护有道】从“债务村”到平湖首个“千万元”村,从负债累累到村强民富,沈家弄村的致富秘诀到底是啥?多年来,沈家弄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始终以党建强发展为己任,坚持强村和富民“两条腿走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沈家弄村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一个“变”字。二十多年沧桑巨变给沈家弄村最大的启迪是:初心不变,创新不止。2003年的时候,沈家弄村村集体经济负债70多万元,村干部的工资都是借钱发的,村里办公条件也不容乐观,大家挤在3间平房里办公,碰上开会,还要借用周边幼儿园的教室。而如今,站在沈家弄村的村部,眼前商铺、厂房林立。2022年,沈家弄村更是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1400.88万元、经营性收入1219万元。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沈家弄村党建引领下的“穷则思变”。

物业经济是沈家弄村的一条致富新路径。2005年,福善公路东侧新村部的启用及对外出租,标志着沈家弄村正式开始了物业经济的探索。这次先行探索,不仅为村集体经济攒下了“第一桶金”,更证实了物业经济的可行性。思路一变天地宽。2010年,借助沈家弄、永兴、曙光、新塘4村合并的契机,新沈家弄村在摸底全村资产、资源、资金的基础上,首次引用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盘活村小学、老村部等闲置资源,为村集体经济新增约100万元的租赁收入。

敢于创新,是沈家弄村“逆袭”之路上的关键词。多年坚持发展物业经济,沈家弄村家底渐丰,但下一步跨越的动力在哪里?2014年,沈家弄村“跳出沈家弄发展沈家弄”,首次尝试抱团发展,和钟埭街道其他4个村一起,在集镇上抱团联建了一个农贸市场。后来的几年里,15村联建项目,54村联建项目,各个都能找到沈家弄村参与投资的身影,抱团发展的思路也从街道扩展到全市。2018年,沈家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119.5万元,成为全市首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一千万元以上的村。

基层治理,沈家弄村有“金钥匙”。“民情茶室”就是其中一把。俗话说“听民声才能赢民心”,关注到村民喜欢到茶室喝早茶聊天的习惯,沈家弄村创新开展了“喝早茶”的工作方法。村干部和党员不定期去民情茶室喝早茶,和村民聊聊天、谈谈心。从2004年至今,“民情茶室”已持续开办了19年,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不仅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更成为了解民意、解决民困、释放民怨、凝聚民心的好窗口。“股份分红+积分治理”的分红模式是另一把“金钥匙”,将经济收益与积分管理相挂钩,激发了1600多户农户的自治热情。在这种模式的带领下,沈家弄村农户房前屋后更整洁了,乱丢垃圾的现象更少了,水更清了,景也更美了。

此外,围绕着未来的美好构想,沈家弄村将村民打造文化场景的愿望落地成了现实。在“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精品线上,沈家弄村建设全市首条乡村水上游线,配套知青书局、杜经布文化展示馆、水村上善馆、知青书局等文化场馆,充分展现未来乡村文化底蕴。

【书记感悟】沈家弄村党委书记孙国强:被评为强基示范村不是终点,而是沈家弄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未来,我们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瞄准时机、抢抓机遇,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总盘子”,把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画卷绘得更生动,全面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08-0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71845.html 1 3 强村富民的特色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