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潘慧敏
通讯员 顾燕秋 陆佳凤
翻开2023年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关乎我市10多万老年人的“幸福颐养”项目位列榜首。同样,在今年的民生优享工程、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等一系列政府重点工程项目中,“老有康养”“高质量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托举起老年人幸福的“夕阳红”工程也榜上有名。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承载着人民群众诸多期待,更是民政部门全力以赴的施政所向。2023年时间已经过半,我市各项养老服务工程如何拔节推进?又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呢?
“今年以来,我们以民生实事项目、民生优享工程、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为依托,全力推进‘颐养金平湖’养老品牌建设,为全市老年人带来覆盖更有广度、服务更有温度、保障更有力度的优质养老服务。”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佳俊说。
一张床:提质增效覆盖面广
天刚蒙蒙亮,家住当湖街道的钱老伯起床洗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他虽然已经74岁了,但依旧精神矍铄。退休后,钱老伯一直独自生活,但随着年龄增大,日常健康护理以及实时的健康监测变得十分必要。去年,社区在排摸老年人健康状况时,了解到老人独居且血压长期偏高的情况,便向老人推荐了家庭养老床位。
现在,钱老伯的家中安装了8处适老化设施:洗澡椅、坐式便盆、智能血压计、无感睡眠检测仪、紧急呼叫等。“所有智能设备终端均接入金平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可以了解老人的活动轨迹和健康状态。”当湖街道工作人员叶跃忠介绍道。去年,我市面向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试点建设了175户家庭养老床位,居家适老化的“智慧+”应用满足了不少失能老人在家照护需求。今年,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持续增量扩面,在计划新建250张床位的同时,还面向全市9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开放,并将按照建床实际支出给予每户最高4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
“我们结合各镇街道老年人口和困难老年人口分布情况,按比例向各镇街道分配床位,力求让‘隐形护理员’守护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市民政局副局长陆晓燕介绍说,今年的家庭养老床位目前已经完成入户评估和每户建床方案设计,预计在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
除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外,我市民政部门还不断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今年4月,市民政局公示了《平湖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稿)》,据披露,在近期的规划中,我市将新增2个地块和300张床位。同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我市今年已建成7个专区共100张床位。此外,我市还整合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势,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钟埭街道西林寺社区和永兴社区2家机构正在进行软装提升中,项目完成后可新增14个床位。
一张网:精细服务幸福感足
“高龄津贴发放标准提高了!”今年年初,这条消息成为我市老年“朋友圈”中热议的话题。根据浙江省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今年1月1日起,户籍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领取高龄津贴,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高龄津贴,其中10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0元的长寿保健金。为落实高龄津贴制度,我市更是将高龄津贴的发放工作列入今年的政府重点民生实事,为高龄老人幸福“加码”。
今年,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移交到民政部门,并依托“浙里康养”系统采取主动发放形式,无需老年人或家属进行申请。“我们还建立了每月复核制度,在‘浙里康养’系统做好信息核对工作的同时,联动人社、公安等部门,对高龄津贴发放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实现精准发放。”陆晓燕说。
同样让老年人频频点赞的,还有无感服务智能终端的配置。“在这里,老人可以刷脸进门、刷脸吃饭,还可以智能提示禁忌饮食,保持营养均衡。”7月7日,在市民政局开展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应用培训上,第三方研发人员现场对设备的功能使用进行详细演示和答疑。
在数字赋能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可享受到智慧助餐、健康支持、无感监测等数字化服务。据介绍,无感服务智能终端的配置可以简化一些流程,同时为老年朋友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通过数字赋能带来更加高品质的养老生活。
去年,市民政局就已对全市11家镇街道居养中心安装了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开启了养老服务业“机器助人”模式。今年,无感服务智能终端更是延伸到了20多家村社区照料中心。
一群人: 以赛促培专业性强
为“老人”翻身、喂饭、换纸尿裤……近日,2023年度平湖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在长友养老院举行,来自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69名选手过招切磋、熟练操作,展示了养老护理员良好的职业风采。
“我们积极培育专业资质的养老院并认定为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探索搭建从护理员培训、考证为一体的养老护理人才发展机制。”陆晓燕告诉记者。其实,在养老院中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并不是首次,去年我市已有当湖街道一家人东方颐乐苑、平湖九如城养老院有限责任公司2家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为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服务技能提供重要支持。上半年,市民政局持续强化基地建设,高标准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认定工作,长友养老院经过前期的申报、考察、验收,被认定为我市第三家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成为我市又一个养老护理员精进技艺和交流学习的训练场。依托基地的养老护理员培养,今年市民政局已组织两批学员进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试,已通过102人(初级),为我市养老服务行业增添了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为扩展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市民政局还对竞赛中获得前3名的选手核发养老护理员二级(技师)证书,并由市人力社保局认定为“平湖市技术能手”,由市总工会认定为“平湖市技术操作能手”。其他竞赛成绩合格的选手也将核发养老护理员三级(高级工)证书。此举更是激励了一批有志于养老服务行业的年轻人,据了解,参加本次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的“90后”年轻人共有25人,接近参赛人数的四成,用“朝阳”托起“夕阳”的美好愿景正照进现实。
近年来,我市家庭内有老人照护需求的群众越来越多。为了补齐居家养老服务短板,我市还面向家庭照护者开展培训。市民政局表示,希望借此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家庭化补充,提升全社会养老服务的护理水平。据了解,今年的家庭照护者培训已于6月份启动,计划培训家庭照护者440人次。